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食品行业同议“食安共治” 呼吁重拳打击谣言

2016-06-28 来源:新华网
  
  据顾宝根介绍,通过总结,谣言主要有以下几类:首先属于胡编乱造型,捏造事实,无中生有,比如“黄瓜使用避孕药能够引起儿童性早熟”;第二类为夸大事实型,比如去年传出使用乙草胺的消息后,“草莓含乙草胺致癌”等有关草莓谣言很多,;第三类是偷换概念型,比如最近微信上面流传的“怎样才能拯救浸泡在农药里的东西”;更多的谣言属于第四类无知猜测型,比如“甲醛浸泡蒜苔”“苹果打蜡”等。
  
  食品谣言最大受害者是被误导的消费者,可为什么科学上都已经有定论的、甚至农业人员看来已经是常识的问题,消费者所知甚少呢?顾宝根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三:一是辟谣信息发布不及时,二是科普工作缺乏系统性、前瞻性,三是科普和辟谣知识的发布渠道和传播范围有限。
  
  应对谣言在“破” 更重在“立”
  
  康师傅中国区董事长贾先德表示,食品谣言之所以受人关注,是因为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相关,热度高,谣言引爆的“燃点”低。对于传谣者和造谣者的处理需要区分对待。传谣者或是被误导,或是不具备相关知识,或是无意转发,对于传谣者,科普优先。对于造谣者则不能在道德层面去约束,而应运用法律武器。尤其在食品产业中,部分企业散布的一个不正当竞争的谣言,破坏了公平的商业竞争环境,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事关国计民生,不能姑息。
  
  贾先德认为,破除谣言,不能仅靠“破”,更重在“立 ”,不能仅在谣言出来后忙着辟谣,而是需要在谣言之前做好科普工作,让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了解,面对谣言即可及时处理。
  
  可口可乐大中华区事件处理及危机管理总监熊永刚认为,不造谣是一条底线,不轻信谣言、不传谣是自律,权威辟谣是一个有效保障。针对造谣者和恶意者,提高其违法成本,加大执行力度,企业或者利益受到伤害的相关各方只要条件允许,就应勇敢拿起法律武器,重点不是追究多少损失,重要的是树社会正气;针对大众的,多做科普,目的是让大家不轻信谣言,不传播谣言。
  
  “食品谣言的具体性质非常复杂,只有权威辟谣,才能最大化传播正能量。辟谣的权威性包括传播渠道要权威,也包括内容和主体的权威性。”熊永刚建议,包括政府、企业、网警、消协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应建立起一个常态的监测、举报、举证、辟谣、查处机制,让谣言无所遁形。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