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数网络谣言与食品安全有关
随着新《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实施,政府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网络谣言的治理整顿,食品安全舆论大环境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网络上尤其社交自媒体领域仍然有大量的食品安全谣言被反复炒作。
“长期喝豆浆会致乳腺癌;小龙虾用于处理尸体,外国人不吃;儿童牛奶饮品含肉毒杆菌……”这些曾引发热烈关注的热点“新闻”,最终却被证明不过是网络谣言。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联合17个部门单位共同主办的2016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暨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发布的数据显示,食品安全谣言已经占到了网络谣言传播量的45%,位居第一位。
为何涉及食品安全的谣言会被广泛传播乐此不疲?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与每个人都有着密切联系,食品的质量安全自然会受到民众的关注。正因如此,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更容易牵动人们脆弱而敏感的神经。而公众甚至一些媒体对食品安全谣言的判别能力尚待提高,也为谣言提供了滋生和传播的条件。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政策信息研究室主任李祥洲介绍,通过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舆论分析发现,其中将近一半是谣言、传言,有些属于消费认知问题,有些属于企业不正当竞争制造话题。
也正因如此,在反复炒作的网络谣言中,食品企业有口难辨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