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吃饭”平台瞄准都市上班族,为其提供区别于餐馆的私家菜订餐选择,闲在家的大妈大叔将自己做的菜挂到网上出售。在刚结束的第八届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上,食药总局副局长孙咸泽透露:网络食品监督管理制度正在修订,预计近期将出台。可以预见,随着监管办法出台,以“回家吃饭”为代表的网上订餐平台将面临尴尬。
多数商家并未公示资质信息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引起公众关注。“有个煤气灶,就能开餐饮店吗?”上海市食药监局局长阎祖强说,网络订餐平台掌控食品安全的能力,与其扩张速度不匹配,导致问题一再暴发。
2010年至2015年,中国“O 2O”网络订餐市场规模增长约15倍。电商“扩张”模式暴露最大问题是无证黑作坊接入平台经营食品。其实,去年10月起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提出,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去年12月,上海市食药监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美团外卖、百度外卖、饿了么等十大外卖平台上2000余家餐馆的许可资质进行网上监测,要求平台对发现存在疑似无证、套证、假证、过期证等问题的餐馆,经核实立即下线处理。十家平台共下线问题餐馆760余家,占比近四成。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二司副司长崔恩学透露,即将出台的网络订餐管理办法中有一条明确要求“亮证经营”,“食品经营者需要把许可证亮出来,公示的信息必须要客观、真实”。
南都记者随机选择“饿了么”、“百度外卖”几家餐饮外卖提供者,打开页面后未能找到公示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或备案凭证信息。随后,南都记者致电客服,均回应未提供相关服务,但平台会审查。去年11月,上海市消保委组织相关调查,对“饿了么”、“美团外卖”等9家平台共100家餐厅进行订餐消费体验,发现仅39家餐厅在平台公示可辨识的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等资质证明图片。其中,仅19家餐厅的证照信息与入网餐厅的实际经营主体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