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肉前先查“三腺”
虽然经过检验检疫,但消费者在食用猪肉前还应注意检查。顾振华介绍,宰前检疫是针对整只活猪、宰后检疫则是针对白条猪肉,局部可能还留有未削割掉的“三腺”。
猪的“三腺”,指的是甲状腺、肾上腺和病变的淋巴腺。通常情况下,甲状腺和肾上腺在出厂前就被削割掉了,但也不排除偶有残留;而局部病变淋巴腺,如果出厂前工作人员发现则会削割,但因为那时的检疫是对白条猪肉进行,因此可能留有未被发现的部分,就需要消费者在加工烹饪时自行去除那些粉灰色腮腺及全身各部的灰色、黄色或暗红色的“肉疙瘩”,在加工成肉丝、肉片前需要多加留心。
上海此前规定零售农贸市场不准加工肉糜也有这方面的考量,而现在已经被国家写入法律。现成的肉糜可能把各种不适宜食用或者病变的部分一起加工进去,增加食品安全风险,且本身将肉粉碎后保质期也大为减短。目前,肉糜出售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肉类加工厂在工厂里生产完毕后经包装后在市场上出售的;二是消费者在超市和农贸市场买好肉后现场请人代为加工成肉糜。猪肉销售还有另一问题就是注水肉。注水肉的安全问题不仅是看其注的是什么水,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本身有很大的欺骗性。
避免买到病猪、注水肉,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应在正规的猪肉销售市场或商店购买经检疫合格的猪肉,不要在无证照、无资质的销售点或店购买猪肉。而在家庭存储烹饪的过程中,要注意生熟分开,切过肉的菜板一定要洗刷干净,再用开水冲洗,检查摘除猪的“三腺”,烧肉一定要熟透。此外,应养成不吃生肉、不在路边无资质小摊或没有卫生保障的餐馆用餐。
冷鲜肉更安全美味
一般来说,肉品分为热气肉、冷鲜肉和冻肉。热气肉就是传统菜场中挂着卖、现场剁的猪肉,一些消费者也有自己的挑选门道:鲜红色、有弹性、不粘手的猪肉,是宰下来的新鲜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