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建议
高价买营养
不如好习惯
“在我国,目前只有部分针对婴幼儿配方食品、辅助食品的标准,并没有专门的儿童食品统一标准,也没有关于儿童食品的确切定义。市场上所谓的儿童食品,通常只是商家自己打出的概念。”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虽然国家对于儿童食品没有明确规定,但对于产品标示则有明确规定——按照《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规定,当产品能量值或营养成分含量与参考食品的差异小于25%时,商家不能将“低盐”、“低热量”加入商品标签。
“以儿童酱油为例,某种产品至少应比同类参考产品中钠含量降低25%,才能说是减盐食品。现在不少号称减盐的儿童酱油无非是包装更小,或者营养成分表中每份的量不同,看上去好像比普通酱油的钠含量低一些,但换算后未必如此。”范志红介绍,消费者对于儿童食品的需求有一定道理,由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元素参考摄入量不同,外加儿童肾脏功能发育还不完全,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将多余的钠排出去。因此,1岁以下的婴儿在饮食中不适宜加盐、酱油等调味品,1至3岁的幼儿,每天钠的摄入量也不应超过700毫克。
与此同时,我国成年人在钠的摄入量方面普遍超标,如果按成人标准喂养儿童,容易从小养成“重口味”,势必会加重肾脏负担,增加高血压等疾病风险。
“事实上,就算买了减盐的儿童酱油,也要考虑总的使用量,尤其是同时用酱油和盐的情况下,控制不好还是很容易出现钠超标的问题。”范志红表示,除了儿童食品中的钠含量,儿童食品中的含糖量同样需要注意,如儿童酸奶等奶制品,虽然以添加DHA为特色,但普遍存在含糖量过高,口感过甜等问题:“是否有DHA不应成为奶制品的选购依据,DHA大可不必从酸奶中摄取,而是可以通过让孩子多吃鱼来补充。”
“从理性角度来说,与其花大价钱买所谓儿童食品,或者补充各种营养素,不如让孩子从小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改掉挑食、偏食的毛病。”范志红建议,尽量不要给孩子吃太多高度加工的食品,而是养成清淡的口味,多吃一些自己在家做的新鲜天然食品:“对于进口食品,也不应盲目选购,毕竟食品健康与否跟哪个国家生产没有必然联系。”
主笔 吴楠 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