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买,确实得多看看,要是我们自己吃就随手拿了。”陈女士坦言,虽然最终选择了“贵的”,但是否是“一分价钱一分货”自己心中也没底:“花钱买放心吧,看这个包装确实也好些,感觉人家说得挺有道理的。”
数字玄机
营养成分表 单位各不同
儿童食品不仅仅出现在调料区,事实上,各种以“儿童专属”作为卖点的食品遍布超市。例如乳制品区,印有卡通图案的儿童酸奶颇为抢眼。一款6杯100克装的儿童成长优酪乳售价15.9元,而同品牌8杯100克装的普通酸奶售价则为8.8元,折合单杯计算,前者的价格是后者的2.4倍。与“天然、低盐”的儿童酱油不同,“添加DHA藻油”成为这款儿童酸奶的主打特色。
作为孩子的主食之一,儿童面条也成为不少家长的选择。一款350克装的儿童面条在外包装上注明了特别添加钙、铁、锌,营养成分表中,也专门标出每100克含钙190毫克、含铁2.4毫克、含锌2.4毫克,售价20.2元,而同品牌1000克的普通挂面售价仅为8.6元,折合后,前者的价格约为后者的6.7倍。在某母婴用品店中,一款同样以添加钙、铁、锌为特色的200克装儿童面条,售价更是高达38元。
“儿童食品就是针对孩子成长的需求,一个是减少添加剂,保障安全;另一个就是会加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对于“儿童食品”的定义,超市销售人员表示并无明文规定,主要还是要看食品厂家的标注,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好就是看原料表、营养成分表。”
不过,查看原料表、营养成分表,并不能成为鉴别儿童食品的主要办法。与之相应的事实是:在我国现行的各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除三周岁以下婴幼儿食品、辅食外,并没有单独对“儿童食品”的成分作出规定。严格意义上,“儿童食品”这一说法本身就不“标准”,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儿童”又被分为“婴儿”、“较大婴儿”、“幼儿”等年龄分层,显然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而言,其食品的标准也不应完全相同。
与此同时,若消费者对比“儿童食品”与普通食品的营养成分,便会发现两者的差距并非如导购介绍般巨大。
如陈女士先后选购的两款酱油,仔细比较便发现,虽然红色款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高达1106mg,但这一数据的前提是“每份15ml”,而绿色有机款的“每份10ml”,如此计算,两者的钠含量差距没有数字显示中巨大。以“低盐”为卖点的有机款酱油,其含钠量甚至还高于某知名品牌的普通低盐酱油,只不过在该款普通低盐酱油的营养成分表上,“每份”也为15ml,导致其标称钠含量值达到700。而这样的细节,往往会被消费者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