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维生素服用不当变“毒药”

2016-06-21 来源:南方日报
   在这个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关注的时代,有病没病服用点维生素制剂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但你真的吃对了吗?你是否知道服用维生素的前提条件,是“适合”和“适度”呢?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日前发布消费警示称,维生素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保健品,但大部分人却不了解维生素的正确服用方法。专家指出,维生素服用过量也会变“毒药”。
  
  盲目服用维生素现象普遍
  
  “吃维生素就等于吃水果、蔬菜”,当前,带着这样的思想,很多人将维生素类药物视为“营养药”,甚至是“补品”而长期服用,滥用、盲目用维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生命时报》曾联合新浪微博进行的网络调查发现:超过七成受访者会在“正常饮食之外额外补充维生素”;但是六成人并不知道“维生素过量的副作用”。调查还发现,70%的人并不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维生素,而是“觉得自己缺,就补了”,或是“受到广告影响”和“跟随大家一起补”。
  
  人们补充维生素的热潮源于欧美国家。有统计显示,美国,维生素补充剂的使用人群已超全国人口的一半。2010年,美国补充剂市场份额高达2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00亿元)。英国补充剂的年销售额为6.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64亿元),涉及约1/3的全国人口。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裕明说,“中国相对少一些,大概能占到10%-20%的比例。”且大多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
  
  烹饪不当、吃得太精致维生素缺乏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介绍,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要素之一。它们基本都是天然存在于食物中,人体不能合成,它们各有特殊生理功能。
  
  目前,按照维生素的理化性质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常见的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D、E,这几种维生素只有在食物中含有脂肪的时候才能达到最好的吸收效果。
  
  几年前,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的科研论文中,科学家对一项涉及50万人的大型综合研究进行分析后指出,服用维生素补充剂几乎无一例外是在浪费钱,对身体健康无益。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医师于康认为,《内科学年鉴》的研究主要基于欧美人群,和国人不同,不能拿过来直接用,并且根据国内的一些研究,很多中国人维生素摄入量是不足的。这也是一些国内营养师所持的观点。在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王雷军看来,中国的烹饪方式较多爆炒,在这个过程中维生素会大量流失;再比如雾霾天气,将会造成人体维生素D的缺乏。
  
  陈超刚也谈到,在现代社会,大部分人严重的维生素缺乏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但是轻中度的缺乏是存在的。比如生长期的儿童、孕妇、母乳喂养者、重体力劳动者等等。偏食的人,身体吸收不好的人,如长期慢性腹泻等胃肠疾病患者常伴有维生素吸收障碍,引起维生素缺乏。同时,不当的烹饪手法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维生素流失,比如油炸、高温过度炒青菜,维生素C大量流失,煲汤时间太久,蔬菜多次加热;还有食品太精细,营养物质流失也大,有统计,精米和白面,经过道道工序加工,叶酸、维生素E、B族维生素B5等营养成分流失可达50%以上。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