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随之而来,中国食品产业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与趋势。中国的食品企业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机会?实现更大的发展,这正是中国食品产业面对的重大课题。《2016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对于未来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阐述。
趋势1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食品产业需求增长预期放缓,未来发展更加依赖“价值驱动”
总体来看,未来的食品产业需求增长,与经济总体增长相类似,即由过去的“数量驱动”,逐渐转化为“价值驱动”;由“吃得多”向“吃得好”转换。
从整个食品行业来看,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食品行业发展增速和盈利水平将出现回落。相比较于前几年,行业发展速度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具体表现为:销售收入、净利润增速双双放缓;盈利能力持续下降,毛利率、净利润率和ROE指标下降,整体费用率上升;存货占收入比例上升,现金流量下降。
趋势2
更加注重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食品产业“走出去”进程加快
据中国轻工网报道,2016年1—4月,全国食品行业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香港、台湾、美国、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德国、泰国、荷兰、俄罗斯等地区。其中,对日本出口同比增长-4.88%;对香港出口同比增长1.14%;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8.49%;对韩国出口同比增长6.87%。
趋势3
国内食品消费不断升级并逐步走向成熟,食品消费在品类、渠道和区域上都呈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
随着国内供需状况发生改变,以及国内食品消费不断升级,在经济新常态下,食品在消费品类、消费渠道和消费区域等方面将呈现分化的趋势。
一是食品消费品类出现分化。随着食品消费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一般性、温饱性的支出比例逐渐减少,体现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消费支出的比例逐年增加。在食品饮料中,酸奶、饮料、瓶装水均出现消费升级的现象,高端单品的市场比例显著上升,比如酸奶销量的38%来自高端单品。而进口产品,也占据了这类高端单品中的很大一部分,并且增长速度比国产产品更快。另外,近年来,健康性、功能性、有机性食品成为行业宠儿,一些企业依靠健康食品饮料逐步成长为细分行业的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