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莉说,2010年后就在做标准,到目前为止,标准的推广对象应该来说是比较好的。杜莉说:“我们的推广更重要的主要集中这几个方面,一个是在给川菜厨师做培训的时候,比如四川本地有些川菜厨师,以前做的不是很规范,那么通过这个标准的学习了解,按照这个标准来做,对他们自己做菜起到一个比较大的提升。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对国外到四川来的外国人,要了解地道的川菜怎么做,我们对他们面对面也是比较好的推广,大量的人在国外在做川菜,他们口传心授,越来越走样。他们就用这个标准拿回去培训,然后把当地的很多川菜就规范了。另外,我们为了要推广,还组织中外的专家,把现在质监局颁布的标准已经翻译成了英文,并且制作了DVD视频,我们就可以应用现代的媒体技术放在网上,向全世界更多的川菜爱好者和川菜的经营者、制作者进行推广。”
其他地区有代表性的特色饮食方面也有“标准”。例如法国人对饮食的要求十分精致,法国奶酪、红酒、鹅肝酱等等都是闻名世界的美食。菜谱是法国家庭书架上必备的一类图书,很多法国人做菜的时候,手里都要拿着菜谱,这里的每个菜谱是根据用餐人数把食材、调料的用量、烹饪时间逐一精确量化,绝对不会用少许、适量这种模糊的表述,这个细节体现出法国人的一种思维模式,他们喜欢用清晰、直观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来做参考,把这种习惯也体现在对传统美食的制作上。法国在很早以前就对各地区传统食品的制作方法制定了相关标准,非常的细化,比如法国长面包的标准,长度是65厘米,重量是25克,高是3-4厘米,厚度是5-6厘米,面粉用几号,盐用多少克都有具体的指引,再比如,传统的尼斯沙拉里面必须是有不去核的橄榄等等,这些标准制定出来可以说是一种对美食文化的传承,也是给初学者的最好参考,里面既有约束性的内容,又有进行改良的地方,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给传统美食带去新鲜感觉。在法国的美食标准中食物的制作和味道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还不是全部,其他还包括用餐欢迎、食物的摆盘、用餐服务等等,是一个综合标准,这个主要是由行业来制定,但是对于一些特别重要食品产品,比如红酒、奶酪等,标准的制作就非常的严格,而且复杂,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实施,行业内也有具体的标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保护产品的力量。
德国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菜肴和小吃,比如说图灵的香肠,莱茵蓝地区的酸菜猪肘子以及巴伐利亚的奶酪等等,不仅是深受本地民众的喜爱也是招揽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这些地方特色的菜或者是小吃,没有统一的制作标准,所以总会存在一点点细微的差别,每个地方都会有一家被认为是最正宗的店,其实是人们的偏好而已,德国人做菜做食品食材以及配料的比例几乎都是精确到克的,天平和量杯是德国厨房的标配,但是德国同一道菜不同的店可能有自己所谓的制作秘方,这就是细微口感的差异所在,还有一些全国性的小吃如咖喱香肠,就是把煎熟的香肠切成小段然后加上蕃茄酱,撒上咖喱粉,配上薯条,并没有严格的工序和复杂的配方,虽然有食材上的差异,但是咖喱粉一撒,基本上就一个味道了,如果不是美食家是吃不出它们的差别的,当然了,有些与食品有关的东西还是有严格的标准的,比如说啤酒,德国有1300多家啤酒场,啤酒类别更是多达5000多种,但是它们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都必须遵照纯净法来酿制啤酒,该法是由巴伐利亚大公威廉四世于1915、1916年颁布的,距今已经是整整500年了,500年来德国所有的啤酒场和作坊都严格恪守纯净法,也就是说啤酒只能用水、麦芽、啤酒花和酵母来酿造,不允许添加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原料和佐料,所以尽管德国啤酒的种类和风味是千差万别,其实万变不离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