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网友们对捏造出来的节日更感兴趣,像是京东的6.18和淘宝的11.11也是一年比一年做的大做的火。类似的还有4.6的米粉节、5.17吃货节、9.19乐迷节等等,同样下水的还有华为、网易新闻、新浪微博甚至是上海大众。
如今不只是网红,许多企业都玩儿起了粉丝经济。这些节日不仅能够瞬间为企业带来十分可观的收益,还能进一步建立用户对品牌的忠实度,可谓是一举两得。这些节日的噱头往往年复一年,有的甚至没有做过多的营销,时间到了粉丝自然就疯狂了起来,而这又是怎样一种情况。
传统的中国人平时较为腼腆,并且不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表露给陌生人。现实中的场合无论氛围有多好,愿意上前参与其中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反倒是看热闹的人只会多不会少。其原因就在于看热闹属于匿名性质,而上台曝光自己则将自己放在了明处。
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上都围绕着一个理念——合家团员。
春节聚在一起过年,清明大家一起祭祖,端午大家一起吃粽子,中秋聚在一起赏月。与之相反,互联网创造出的节日没有地域和文化的限制,有的只是大家共同参与其中的热闹。中国的年轻人是更为压抑的一群人,他们往往毕业便投入工作,投入工作不久就要面对房贷车贷带来的压力。与长辈聚在一起的节日并不能够释放他们积蓄的压力,而类似吃货节这样的节日便是他们邀约成群,暂时忘掉压力尽情欢乐的日子。
国人做事往往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否则便会有名不正言不顺的说法。而无论是电商平台的降价促销还是实体企业的大方馈赠都是为国人的参与找了一个可以参与其中的借口罢了。
“老婆我今天买了一套高尔夫球杆”,或许这位先生的夫人会大发雷霆怒斥其夫乱花钱一类的。而“老婆,今天双11我买了一套高尔夫球杆”这样一句话或许其夫人便不会为此气不打一处来。
这些节日明显就是商家的促销手段,可人们也都心甘情愿的去接招,正似周瑜打黄盖。只怪商人们个个精明,摸清了国人的思想观念,这些个手段也让人不得不服。不服的人,看到这些节日的营业额,又能用什么样的言语来反驳。
只是,这样的节日看上去如日中天。可是一旦频繁起来或许最终结果会让消费者吃不消,让举办方不满意。毕竟几乎每一个互联网节日都涉及到“剁手”,消费者除了感官上的疲劳外,又有几只手能够“剁来剁去”的。(彭运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