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婴幼儿辅食生产,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期发布了《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6版)》(征求意见稿)。
事实上,婴幼儿辅食一直乱象频现。新京报记者近期走访市场发现,北京乐友母婴店售卖的一款“英氏原味营养面”经核实仅为普通挂面,其生产厂家并无婴幼儿辅食资质,但产品售价却比部分普通挂面高出百倍以上。
市场上,不少婴幼儿辅食宣称添加了“钙铁锌、DHA、益生菌”等多种营养物质,但从食药监部门的抽检信息来看,营养素不足已成婴幼儿辅食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近几年亨氏、贝因美、嘉宝等知名品牌均被抽出存在重金属超标或营养素不足等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细则》抬高了行业门槛,一些生产不达标的小企业将被逐渐淘汰。
乱象1 “营养”辅食营养素不足
市场上,不少婴幼儿辅食均以添加各种营养素为卖点,自称其产品为“营养米粉”、“营养挂面”等。北京一家乐友母婴店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其门店销量最好的辅食是益生元米粉,据称“能够帮助宝宝调理肠胃”。此外,一些产品还特别强调添加了红枣、葛根、山药等成分,并称选用的是优质小麦、大米。
然而,从食药监部门近年来的抽检信息来看,部分所谓的“营养辅食”存在营养素不足,及镉、铅、汞、菌落、黄曲霉毒素超标等问题。
根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国家食药监总局共公布了64批次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婴幼儿辅食,其中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不足的产品共46批次;菌落、大肠菌群、黄曲霉毒素等污染物超标达15批次;水分含量超标约3批次。
在曝光的不合格婴幼儿辅食中,不乏一些大品牌。2013年,亨氏、贝因美等品牌的鱼泥、鱼酥灌装辅食检出汞超标。2014年,亨氏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被检出严重铅超标。2015年,几款美国进口“嘉宝”混合蔬菜泥、苹果蓝莓泥因检出超范围使用维生素C被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