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不全需控钾
“肾脏病有‘沉默杀手’之称。有多少普通人知道自己的肾脏出了问题,需要控制钾的摄入?这是一个未知数。”张益民指出,我国缺乏全国性肾病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一些地方的调查显示,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在九年前已经达到10.8%。门诊显示,部分慢性肾病患者进展为肾功能不全,需要控制钾摄入量。如果照此换算,相当于普通人群中,每一百个人就有五个人需要慎吃钾。
“对这些隐匿在人群中的潜在肾病患者来说,在盐中添加钾,反而增加了一重风险。”张益民说,不主张在食盐中玩“花样”,添加各种微量元素。“如果按照‘膳食宝塔’的要求,均衡的饮食足以提供微量元素的供给。”他认为,如果因缺乏某种元素导致患病,需要额外补充,那么,与其依靠见效慢、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花样盐”,不如选择制作工艺要求更为严格、有效成分含量高的药品。
传言2
玫瑰盐营养价值更高?
没必要
由于被戴上了“营养价值高”的冠冕,有些“高价盐”的身价是普通食盐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经常出现在一些高档餐厅的料理中。以最走俏的“玫瑰盐”为例。这是一种天然矿物质盐,因颜色为玫瑰红色而得名。它产自南美洲安第斯高原的玫瑰盐矿,由于玫瑰盐含有的铁元素较高,所以呈现玫瑰红色。有商家吹嘘,玫瑰盐富含“84种矿物质”。
然而,这些动辄几十甚至上百元一小瓶的玫瑰盐真的能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吗?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有媒体不久前就曾经对玫瑰盐做过检测,结果发现它除了镁和钙的含量相对高一些之外,并没有特别的过人之处。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就曾对此专门撰文,提醒人们没必要指望仅仅依靠食用玫瑰盐来达到补镁补钙的效果,因为相比之下,青菜和卤水豆腐都是补充镁和钙的上好食品。至于食盐,本来就不是鼓励吃得越多越好的食物,每天的推荐量是不超过6克,指望通过这么少的摄入量来补充微量元素,并不现实。
范志红说,卤水豆腐(北豆腐),每100克中的镁含量达到60毫克以上,而且价格便宜,吃半块卤水豆腐(200克左右),就能补给人体一天需要的镁总量的1/3以上,而且还能同时补充200多毫克的钙、20克左右的蛋白质,还有大豆异黄酮等多种有益的营养成分。喝1杯牛奶能补充200多毫克的钙和20多毫克的镁,吃200克油菜也能帮助人体补充200毫克的钙和50毫克的镁。与其花高价去追求高档盐,还不如花点心思搭配好自己的日常饮食,这样摄入的营养反而更全面更均衡。
传言3
加碘盐致癌?
无科学依据
这段日子,吃什么盐成为了李阿姨家餐桌上讨论得最多的话题。这一切源于李阿姨单位今年的职工体检,一下子查出了五个甲状腺肿瘤,大家都被吓了一跳。再加上近期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着“甲状腺癌激增和加碘盐有关”的说法,使得李阿姨一家对一直使用的加碘盐忧心忡忡,到处打听哪里能买到不含碘的盐。她身边有不少朋友还不辞劳苦托人买盐。
甲状腺癌是近20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近年来,不断有声音将导致甲状腺癌上升的矛头指向加碘盐。网络和各种社交媒体上一旦出现此类文章,就会被大众恐慌地疯传。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主任徐波教授表示:“这个传言没有科学依据。”首先,目前医学界还没有任何针对加碘盐和甲状腺癌关系的研究;其次,如果说两者有关,那在国外,例如美国和韩国,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在上升,但他们并没有加碘盐。“所以这是解释不通的。”
事实上,碘缺乏和碘过量都可能导致甲状腺的疾病,只是类型有所不同。徐波指出,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更说得过去的原因应该和检查手段和诊断水平提高有关,随着超声技术的应用,大量处于亚临床状态,也就是尚未出现症状的甲状腺癌、甚至微小癌被提早发现。
此外,人体对碘的吸收并不稳定,即使是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日常食物中也有不少含碘,但无法保证一个稳定的摄入量,只有在食盐中加碘,才能保证每天有一个稳定的摄入。“如果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看,加碘盐能预防碘缺乏病,这是非常确切的,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据了解,在食盐中加碘是为了预防和治疗碘缺乏病,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1996年全国实现食盐碘化。目前,在绝大多数超市和食品商场能买到的都是加碘盐,市民如需购买不加碘盐需到专门的销售点,而且还要出具相关证明,例如身体患某种疾病不适宜食用加碘盐的医生证明。
专家建议,担心摄入碘过量的市民可以从每天控制盐的用量,或者到医院做个尿碘的检测,就能清楚知道自己体内碘含量处于怎样的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