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是餐桌上最重要的调味品,没有之一。缺了盐的点睛,珍馐佳肴也变得寡然无味。然而,这两天,微信朋友圈里热传的一个消息,引起人们对盐的忧虑。 传言称“急诊的高钾血症越来越多,追问病史,许多人都是用的低钠盐,低钠盐就是高钾盐,是送命盐!”情况果真如此吗?
广州日报记者走访多间超市发现,除了低钠盐,近年来市场上有不少号称添加了各种微量元素的“花样盐”, 因宣称“不影响口味”,受到重口味人士的追捧,最新走红的当属“玫瑰盐”。这些“花样盐”因为被戴上了“营养价值高”的冠冕,身价是俗称“雪花盐”的普通食盐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然而,它们真有这样的营养价值吗?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不建议在我国推广“低钠富钾盐”。限制钠的摄入,有助于预防包括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与其为了“增加营养、照顾口味”而追捧“花样盐”,倒不如严格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控制其他高钠食物的进食量来得方便。
传言1
用低钠盐来补钾?
得不偿失
“说低钠盐是‘送命盐’,对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来说,并非夸大其词。肾功能正常的人吃低钠盐,问题不大。”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肾内二科主任张益民副主任医师指出,低钠盐是以食用氯化钠、食用氯化钾或食用硫酸镁(食用氯化镁)为主要原料,经科学合理配比加工而成的食用盐。比起普通的“雪花盐”,低钠盐中钠的含量降低,增加了钾、镁及其他营养元素。根据2005年制定的行业标准,100克低钠盐中,氯化钠减少到70克,但是氯化钾占到24克。低钠盐也同样需要加碘,其中有很少量的碘酸钾。
低钠盐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低钠盐的支持者认为,钾的足量摄入具有降血压、保护血管壁、改善血管弹性的功能。低钠盐增加了钾,可以照顾习惯重口味的人的需要,不至于感觉饮食口味差,同时有补钾的功效。
然而,在医生的眼中,低钠盐并非“白莲花”,所添加的钾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张益民指出,肾脏是人体排钾最主要的器官。肾功能不好的人长期摄入钾盐,可诱发高血钾,引发电解质紊乱,导致严重的、致死性的心率失常。张益民强调,肾脏功能不全、肾衰竭的病人应避免食用低钠盐。
多位受访医生表示,不主张推广低钠富钾盐,用低钠盐来补钾更是属于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低钠盐并非国际通用的限钠补钾方式,只是近年来在我国比较流行。宣传‘用低钠盐来补钾’,其实是多此一举。”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营养科主任卞华伟不客气地指出,钠摄入量过高,作为血压危险因素,多年之后才能展现其影响。而钾的摄入水平过高,在短时间内可能引发致命的高血钾症,同时,钾有明显的苦味,为了不影响低钠盐的调味,盐中添加的钾含量是较低的。
对于缺钾的人来说,低钠加钾盐并不能起到有效补充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盐反而会让口味偏重的人产生错觉。“有些人觉得,反正低钠盐里的钠很少,做菜时可以放心地加,放开吃,不用减量。”卞华伟指出,这样并不利于控制钠的摄入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