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后腿
保健品包装不合格率超三成,生产商无视规格反复“踩线”
“我们近期抽查了三类产品的商品包装,保健品合格率只有64.3%。”上海市质监局特定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处工作人员王颖说,商品包装抽样合格率从2009年的59.1%提高到最近的89.3%,但保健品的包装合格率一直在拖后腿。
什么是过度包装?王颖介绍,主要表现为商品包装层次过多、包装空隙过大、包装成本过高等。
过度包装的危害,首先是浪费大量资源,其次是包装物往往难以回收利用。在上海每年产生的近8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约为83万吨,其中6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
据了解,早在2009年,国家对食品和化妆品就出台了减量包装的强制性限制标准。按国家标准,判定过度包装与否,一看包装层数,二看空隙率,三看成本占比。保健食品、化妆品、饮料酒、糕点的包装层数限量均为3层,包装空隙率上限为50%到60%不等,除初始包装外,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应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
虽然对保健品的包装有着明确的规格要求,但是对于生产商而言,这样的规定似乎并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在上海市质监局查处的这批过度包装产品中,包括汤臣倍健、昂立、康富来、金日、脑白金、黄金搭档等知名品牌。记者对比发现,这些品牌有的不是第一次登上过度包装的黑名单,在前几年的查处名单上也赫然在列。
在上海的这次监督抽查中,汤臣倍健蛋白质粉(规格型号:150g/罐×2罐)被发现包装空隙率不合格,这款产品在2015年的包装监督抽查中也被指出存在同样问题。昂立被发现有2款产品不合格,其中西洋参胶囊(规格型号:10盒×12粒×0.28g)也是曾经“上榜”的产品。
有盲区
有限制性规定却无实施细则,查处过度包装存执法短板
为什么保健品生产商敢屡踩“红线”?
“我没有听说过国家有包装方面的限制。”从业12年的北方某保健品公司项目负责人王先生表示,尽管公司产品没有出过过度包装的问题,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国家在相关方面的硬性要求。在设计包装时,他的团队靠的是感觉,很少考虑包装层数、空隙率之类的问题。
国家规定不落实,有着制度层面的原因。据了解,国家层面虽然规定了过度包装的“红线”,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和罚则。
据介绍,上海是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就限制过度包装制定实施细则的。2013年,上海配套制定《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给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行政提供了依据。规定明确,销售者销售违规商品的,质监部门应当责令停止销售,限期改正;拒不停止销售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