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脂肪”食品更健康?
现代人脂肪摄入量普遍偏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我国居民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对于那些“生命不息,减肥不止”的爱美人士来说,包装上印有“零脂肪”或者“低脂”的食品更易受到青睐。然而,“零脂肪”食品一定更健康吗?恐怕并不尽然。
这是因为,“零脂肪”并不等同于“零热量”。众所周知,对于减重人群来说,对能量摄入的限制是最核心的要素。而现实情况是,一种产品“牺牲”掉了脂肪,某种意义上也就意味着其“牺牲”掉了口感,这对于食品生产企业而言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企业势必要通过添加其他成分来提升口感,以增强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可度。
以人们最常见的“零脂肪”产品——乳酸菌饮料为例,其脂肪含量为零,热量却没有那么低。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王竹指出,乳酸菌饮品富含会产酸的乳酸菌,需要加糖以调节口感,才能更好地获得消费者的产品认可。而糖和脂肪都属于功能成分,糖的摄入量同样需要被人们重视。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人要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减少游离糖的摄入量,成人和儿童的游离糖摄入量应减至摄入总能量的10%以内。从这个角度来看,“零脂肪”与“不含糖”孰轻孰重,就成为了需要消费者自行衡量的问题了——是要选择低脂高糖的产品,还是选择相对均衡的产品呢?答案恐怕因人而异。
“非油炸”食品不含油?
“非油炸”食品也是近年来比较“抢眼”的一款健康食品。从字面意思来看,大多数人会感觉“非油炸”食品就意味着脂肪含量较低,也因此博取了很多嘴馋又想控制体重的消费者的好感。但是,“非油炸”与“低脂”并不是划等号的。
以薯片举例,一种标注为“油炸型膨化食品”的原味薯片,排在配料表前两位的分别为马铃薯雪花粉和植物油,每30克该产品的脂肪含量为9.9克,占正常成人一天推荐摄入脂肪总量的17%。而一桶“非油炸”的蜂蜜牛奶味薯片,氢化植物油依然是该产品的第二大配料,通过该产品所标注的营养成分表进行换算,每30克该产品的脂肪含量为7.26克,占正常成人一天推荐摄入脂肪总量的12%。
可见,所谓“非油炸”强调的绝非是油,否则蓬松、松脆的口感就无法呈现出来。与油炸食品相比,非油炸食品仅是在工艺上避免了高温烹制的过程,在风险控制上或许有所降低。而从健康的角度讲,人们在食用含油量并不低的“非油炸”食品时,同样需要量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