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市场反推生鲜食品标准化
对于如何推进生鲜产品标准化,专家认为,在生鲜食品基本层面的食品安全标准方面,生产、经营者应按照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及现行标准严格执行,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者采取更加严格的处罚措施;而对于生鲜食品的品相、口感及细化品质方面的标准化,应交给市场去推动。
“比如近来各家电商都在做橙子,竞争者之间争相推动橙子的标准化,预计将促使橙子成为水果市场最先实现标准化的品类。市场竞争是推动标准化的最大动力。”天天果园方面表示,推行标准化所需要的投资从根本上是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竞争,长远来看意义重大。
消费者的选择是促使生产和经营者最终做出选择的主要推动力。洪涛认为,“相对普通销售渠道,稳定的、靠谱的质量是消费者选择电商渠道的信心基础”。
陈嘉杰认为,中国农产品的价值还没有开发出来,作为电商平台,可以代表消费者一端,通过提高采购标准“去倒逼农业生产的改进”。
“作为电商平台,未来市场将推动我们做出更多标准化的举措。”金锋表示,为了自身利益,电商平台更趋向于筛选生产更标准化、规模更大、信誉更好的供货商,更加严格地监督平台上注册的商铺所售产品,同时尽可能地参与到生产环节中,对食品的源头进行监督,同时电商也将不再盲目扩大规模,销售食品品类从多而杂过渡到精而深。
专家同时认为,短期内在国内实现规模化农业生产,以及推行统一的生鲜食品标准并不现实。“主要还是要由企业及行业主导、逐个推动细化的生鲜食品标准。”洪涛认为。
同时,在鼓励行业协会发展的同时,洪涛建议,借鉴国外经验,由政府资助、支持成立的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第三方生鲜食品检测、分级机构,推动生鲜食品标准化。
■ 他山之石
国外生鲜食品分级与标准化经验
●美国和欧盟:
农业部门和行业协会制定标准对生鲜食品测评分级
新京报记者查询各国农产品标准化推行信息发现,在美国和欧盟,农业部门均可提供食品质量标准的检测与分级服务,从消费者的角度,根据生鲜食品的内部和外部特征进行测评分级,并授予相应级别的产品标签。
在美国,农产品收获后、销售前,可以由各地销售中心进行生鲜食品分级定价、质量检测,并进行包装处理。而在欧盟,政府也制定了统一的标准,为农产品进行包装、质检、转运提供一切便利,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调动农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
同时,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大都通过农产品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来推广实施农产品标准。农产品行业协会职能就是制定自己经营的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并根据标准来确定销售价格,美国的许多农产品标准就是由各种协会提议,经美国农业部批准而具有法律效应的。
●日本:
生鲜平台和农业协会共同推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
日本生鲜产品O2O企业Oisix 与日本国内1000余家农户签订契约,农户向该销售平台只提供有机栽培或低农药栽培的农产品。在该网购平台上,销售的每一件商品都会详细地标注食品的名称、净含量、原产地以及种植者的姓名及相关食品标准信息。
在日本,也是依靠农产品产销组织化来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各类农业协会受到高度重视。涉农组织为有限土地资源的精耕细作提供保障,对个体农户提供全方位的生产指导,保障了农产品的品质,农产品单产和总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并通过“订单”形式,由合作组织制定农产品生产计划,组织农户按标准生产,建立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并对农产品统一进行质量检测、归类筛选、分级包装、打印条码,然后统一储藏、运输、配送和销售。
这些国家的农产品行业协会通过主动实施农业标准,稳定了农产品质量,对农产品品牌的形成和竞争力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产品的产销“直挂”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农产品责任可追溯制。
“如不能解决生鲜产品标准化问题,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加剧,生鲜电商前路渺茫。”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