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溯源就是通过信息登记储存等技术手段,随时知道组成食品的各种成分在其供给链各阶段的位置、生产加工情况和经营者的信息,一旦发现食品有问题,就可以立即向上游追踪,查清问题出在哪个环节。食品的可追溯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企业对食品生产链信息的可追溯——生产链环节上以个体识别为信息载体的食品可追溯系统;另外就是政府对于生产链信息的监管数据库建设。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同时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等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同时,在多处修正并且明确了有关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各级政府及部委监管相关职能的分配。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基本前提就是追溯信息真实可靠。再者就是如实记录相关事项并保存相应期限,能够保证食品可追溯即可。
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索票索证,做好食品生产经营的全程记录。企业须建立完整食品生产环节链的原始记录,保证食品一旦出现问题,能够找到问题源头。即企业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少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期满后6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二是电子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目前最常用的是二维码食品安全溯源溯源体系建设。它是一项非常成熟的追溯和防伪技术,可以帮助消费者准确、快速地了解到自己产品的信息。二维条码的使用也非常方便,只需将其贴到产品包装上,消费者不仅可用手机随时查询到产品和企业的信息,还可以及时反馈错误和虚假信息。
建立健全溯源体系的意义大致有三点:一,健全标准体系,统一信息采集范围、链条和编码;二,完善多层次的可追溯系统建设,与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息透明,起到公众参与监督的作用;三,建立高风险食品种类国家层面的可追溯数据库,可以发挥食品可追溯体系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让我们共同为国家早日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备、上下协调、反应迅速、监管有力、全民参与的现代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了“监管”“溯源”“协同”“互动”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大数据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