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网络时代 医学科普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015-10-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网络上常有与病人相关的医学科普故事,这些故事大多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科普效果较好。但由于网络传播快速而广泛,患者身边的人有时能猜出故事的主角,并从中挖出一些个人隐私。这往往引起当事人的极大不满。
  
  其实,每个医生都有很多患者故事,但通常不宜公开分享。这些故事对医生本人,是总结提高的重要资源;对需要的人,是科普知识;对普通网友,是新鲜,是猎奇。无论怎样,每一个故事后面都有特定患者。对患者而言,个人隐私被公开是一件不愉快甚至痛苦的事。
  
  诚然,向公众普及医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医生职业良知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优秀的医学科普作品对于提高公众医学基本素养、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具有积极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多是从有限的科普书籍或影像资料中获取医学知识的。网络时代,医学知识的易得性大为提高,特别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出现后,人们获取医学知识更为便捷。读者中既有真正需要医学知识的人,也有八卦猎奇者。这些社交工具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防控不易,一旦泄露患者隐私,很可能来不及修正和删除。
  
  实际上,无论专业医学论文,还是医学科普,甚至医学小说,都有可能泄露与病人有关的信息。有人说,写作时隐去患者的姓名和面部特征即可。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远远不够。因为越典型的案例,病人的识别度就越高,人们就越容易从叙述中找到现实中的人物。国外一些医院要求,医生写与病例有关的科普作品或小说甚至专业论文时,都需要征求患者意见。如果患者不同意披露某些与病情相关的细节,再有价值的素材也不能用。
  
  网络时代,医生在进行医学知识科普时应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隐私呢?
  
  态度端正,选题慎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医学科普的主要目的,是传播真正有用的、重要的医学知识,而不是为了博眼球、赚粉丝,也不是为了显摆专业知识或贬低同行。就选题而言,涉及急救、常识、救灾、避险等的案例不但重要,而且涉及隐私的情况不多,或者隐私部分容易被忽略,不易引发争议。而涉及个人经历、工作、情感等的案例,处理相对困难,需要慎重。毕竟这些案例涉及个人隐秘信息,患者出于求医的需要和对医生的信任才无保留地告知。因此,医生有不泄露患者隐私的责任,这也是从医的基本要求。
  
  语气恰当,征求同意。医者仁心。医生应用同情、悲悯至多是善意幽默的语气去写科普文章,而不能用嘲笑、调侃、指责、批评的语气。患者是需要医生提供帮助和服务的对象,医生不应该也没有权利进行道德评价。如果觉得某个医学知识点很重要、对公众警示作用较大而需要发布,应事先征求患者意见,患者同意后再发布相关信息。
  
  处理图片,移花接木。一些医生看起来稀松平常的手术照片或病例图片,公众可能会感到不适,需要适当处理,如在解剖图谱上勾画示意,或以漫画形式表现。医学科普作品还可在时间上做些变动,如延期发表。病房或门诊上午发生的事,中午就发出来,病人和亲属会难以接受。如果沉淀一段时间后仍觉得有说的必要,不妨虚实结合,将年龄、职业、籍贯、就诊时间等具体信息嫁接处理。
  
  选择平台,隐私优先。短短140字的微博很难说明白比较专业、深奥的医学问题,而且容易引发歧义,而博客、长微博、微信等可以说得更透彻一些。而且阅读这些文章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也能滤掉一些纯粹猎奇的读者。医生的职业较为特殊,需要有一定的自我约束意识。毕竟医生的首要任务是对具体病人负责。如果在某一知识点上需要在医学科普和保护患者隐私之间作选择,则应侧重后者。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