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23日,2015年国际食品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在大会报告中指出,以抽样检测为主的监管模式,既达不到目的,花费又高,必须改变为以过程监管为主。
陈君石表示,目前一年从中央到地方的抽样检测费用大概是在五六十个亿,而产出很少,这种模式必须改变,要从种植、养殖开始,建立全产业链的无缝监管。
“政府监管体制改革正逐步推进,但是监管模式的改革任重而道远”,他也表示,监管模式的改变在国外已有二十年以上的经验,但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管是全产业链安全水平的提升,还是政府全产业链的无缝监管,都不是一两年能够完成的,要充分认识到全产业链的复杂化。
陈君石谈到,根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对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的盘点,可以看出消费者的认识开始趋向理性。同时要看到,我国食品产业的链条越来越长且具有复杂性,中小供应商的素质是关键挑战。要做到全产业链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保障,龙头企业的行动需要向上下游延伸。另外,食品假冒伪劣已成为食品安全议事日程的重点,尽管在专业上两者不是一回事。在国际上,食品欺诈或掺假被明确定义为犯罪,各国政府纷纷联合公安部门出台新措施。政府要增强公信力,必须重视打假。
陈君石还表示,在目前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政府主导的力量还比较弱。主流媒体方面对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已经逐步趋向于理性和愿意做正面的引导,而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则需要更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