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药为例,日本专门为儿童生产药品且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有更细化的分类,这使得日本药品在消费者群体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也是现今中国妈妈们出游日本大量购进日产儿童药的原因。
据食药监总局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共有4000多家药企,但专门为儿童生产药品的不足5%,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
由于专门的儿童药物的短缺,医生只能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情况,将成人药品酌情减量给儿童服用。但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许多脏器发育还不完善,肾脏、肝脏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作用也都不健全,因此从科学角度而言,儿童专用的药物,从病理、副作用和口感上都更加适合孩子,且与成人药物相比儿童药物要温和得多。
事实上,很多成人药给孩子吃不仅不能起效,反而可能造成不良反应。像常用的红霉素,可引起婴儿黄疸,对肝脏不好;四环素、诺氟沙星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病毒灵、感冒通等都有可能引起儿童肾脏受损。
虽然近些年来,中国制药企业或医院也研发出了一些质量不错的儿童药品,但偏高的价格经常让家长满腹怨言,而且购买也不是很方便。
对于市场而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谁也逃脱不了,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医药也不例外。
国内儿童药物之所以生产少,主要还是因为儿童药品成本高、利润少,与成人用药相比,儿童用药开发周期更长,生产工艺也很复杂,剂量又小,大部分还是短期服用,利润偏低,药企没有热情去生产。且在临床试验上难度较大,因为没有哪家孩子的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做“小白鼠”。
但面对生存挑战,国药不能再视而不见了,“洋神药”的外来冲击已至,国药行业应当痛定思痛,敢于深挖市场、创新产品。同时,在政策、税收以及研发上我国还需加大扶持力度。
值得提醒的是,国人在抢购“洋神药”时还需保持理性,毕竟此前有一些中国游客抢购的“洋神药”已被确认为“三无产品”。其实以“神药”宣传药效,往往也只是营销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