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媒体聚焦 » 其它媒体

达人解读:盘点红烧肉的利弊

2012-11-06 来源:MSN

达人解读:红烧肉好吃但别多吃
达人解读:红烧肉好吃但别多吃

  作者:云无心

  如果要找一些食物来代表中餐的话,红烧肉大概可以排到很靠前的位置。声名显赫的“毛氏红烧肉”仅仅是伟人爱吃而得了名,成了一系列餐馆的招牌菜。而“笨笨红烧肉”的突然窜红,则凸显了微博时代的八卦特质。

  不过一个可以用于佐餐的问题也就出来了:为什么红烧肉有那么大号召力呢?

  从食品技术的角度,“红烧肉”有两个基本元素:“红烧”和“肉”。而这个“肉”,在这道菜里一般是肥肉,至少也要半肥半瘦的。虽说真要拿里脊来红烧也未必有人拦着,但多半会被真正的“食客”评为“不地道”。这里,我们先说“肥肉”,再来说“红烧”。

  基因说:肥肉啊,我的爱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发展史中,绝大多数时候人类都是在为了食物而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尤其是在每个人都吃“纯天然、有机、野生”食物的那个久远古代,人们 吃的大多数食物应该是野菜草根之类。果实成熟的季节能够吃上甜食,但不懂得保鲜也不没有“反季技术”的他们,即便是能找到足够的果树,也吃不了几顿就烂掉 了。而吃肉就更加困难,现代人拿着猎枪也未必总有收获,只有树枝石头的他们在打猎的时候还得考虑不要被猎掉。即便是能够打到一些动物,天天天唱“为了生 活,我们四处奔波”的猎物们身上的脂肪也很有限。

  对他们来说,能够迅速补充体力的糖,和能量密度高的脂肪,无疑都是最优质的食物。优质而难得,就越发渴望拥有。对高脂、高糖食物的追求,在互相不通有无的各族人群中都流传了下来。从世界各地对婴幼儿食品偏好的调查来看,这种偏好或许已经写进基因而成为“先天”的了。

  从现代食品科学的角度,脂肪对于食物的风味至关重要。一方面,许多风味物质存在脂肪中。另一方面,许多香味物质本来就是油脂分解转化的产物。而油脂产生的细 腻丰富的口感也不是纯蛋白、纯淀粉,更不是纤维素所能比拟的。风味和口感,油脂尤其是肥肉中所含的饱和脂肪,都具有巨大的优势。

  鼻子说:红烧还是肥肉好

  再说红烧。肉中总是有些蛋白质,而氨基酸与糖加热发生的美拉德反应,是各种肉类香气的来源。除了烧烤和油炸,红烧大概是最能让美拉德反应发生的“低温烹饪” 了。红烧里脊不正宗、一定要红烧肥肉或者五花肉的原因,在于脂肪在美拉德反应中并非只是打酱油,而是重要的参与者。分子美食学的创始人蒂斯探讨过这个问题,发现主要是脂肪中的磷脂容易发生氧化,产物在纷繁复杂的美拉德反应产物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一个实验是用半胱氨酸和核糖进行美拉德反应。在其中分别加脂肪酸或者磷脂,把得到的“肉味香精”用色谱进行分析,着重比较产生肉味的杂环化合物和脂肪氧化产物的谱峰。结果证实,磷脂在美拉德反应产生“肉香”中具有重要作用。于是,在完全不懂化学不懂生物的时代,老祖宗们琢磨出的红烧肥肉又一次被后世的科学证实了合理。

  健康说:肥肉好吃,不要贪多哦

  不过,人类折腾了这么久,到底是进入了“营养过剩”比“营养不足”更受关注的时代。“不天然、不野生”的饲养动物,可以轻易地提供极大丰富的脂肪。老祖宗说“物极必反”又得到了例证:比他们更老的祖宗们为之流血乃至牺牲的脂肪,最终变成了健康的敌人。

  不管你做得再“肥而不腻”,只要它还能好吃脂肪就少不了。那么,肥肉对于今人的健康,有多大的影响呢?

  同样质量的食物,脂肪的热量最高,是糖和蛋白质的两倍多,所以许多人担心吃了长胖。实际上,如果能做到吃了肥肉就少吃同等热量的其他食物,那么长胖的问题还真不大。肥肉中的脂肪大量是饱和脂肪,会促进“坏胆固醇”的增加,从而影响心血管健康,这才是肥肉真正的问题。

  现代营养学的膳食指南推荐,尽量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量,成人每天不要超过20克。我们知道反式脂肪对接健康有害无益,控制目标是越少越好。世卫组织的态度是每天不超过2克 反式脂肪,增加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尚可接受。实际上过多摄入饱和脂肪,最大的危害也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虽然说同等量的饱和脂肪,增加风险要远远小于反式脂肪,但考虑到人们一吃肥肉就是几十克饱和脂肪,跟一份咖啡伴侣或者一杯珍珠奶茶中反式脂肪相比,谁增加的风险更就很难说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红烧肉就不能吃了。毕竟,食物的一大功能是享受,在美味和健康之间,并不需要完全偏向健康。红烧肉虽然不是健康食品,但偶一为之,尤其是吃了之后再减少其他饱和脂肪以及高热量食物,对健康的影响即便是有,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作者简介:

       达人解读:盘点红烧肉的利弊

  云无心,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学士、生物化学硕士、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目前在美国从事食品原料的研发工作。在《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周刊》《读者·原创》《广州日报》《时尚育儿》等媒体上开设有个人专栏。出版了个人文集《吃的真相》《吃的真相2》,以及四人合集《宝贝别怕》,也是科学松鼠会合集《冷浪漫》的作者之一。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