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昔,院长王莲月感慨万千。20多年前,当她和丈夫决定扔掉公立医院的“铁饭碗”,开办一家精神病医院,周围几乎听不到支持的声音。在传统观念里,精神病医院是关“疯子”的地方,不仅阴森诡异,还常常充斥着危险。
但在王莲月看来,正是这群被贴上有色标签的人,更需要关爱与照顾,“希望能让精神病患者得到更精致的治疗,享受更人性化的服务。”
从一家只有十几人的小医院,到运营13家医疗机构、总床位超过3000张的医疗集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一跃成为全国精神专科医院的领跑者。王莲月表示,借助上市契机,康宁的下一个目标是走进更多精神卫生资源贫瘠的地方,为精神病患者带去福音。
扔掉公立医院“铁饭碗”
在一片反对声中开起精神病医院
据国家卫计委2015年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已达430万人,而精神科医师仅2万多名,精神科医生缺口巨大。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个差距更是悬殊。
彼时,王莲月还是某公立医院精神科的护士,把精神科的现状看在眼里,也深知这块的市场空白。长期与患者和家属接触,王莲月更清楚他们心里的苦。由于公立医院服务和床位有限,很多病人无法得到妥善的治疗和照顾,有的辗转多地四处求医,有的只能回家,等待着被捆绑或被关的命运。
每每这时,王莲月都难过得想要掉眼泪,“如果开一间精神病专科医院,让病人得到专业的护理,减少他们的痛苦,也减少整个家庭的痛苦,该有多好。”但在当时,周围的亲戚朋友都站出来反对。“开精神病医院?别人逃都来不及了,干嘛去趟这趟浑水?”“天天跟一群疯疯癫癫的人待一起,很危险的吧?”一开始,王莲月还会耐心解释,但无论她说什么,偏见依然不会消失。她想,不如做出点成绩来,让别人闭嘴。幸运的是,她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
1995年,王莲月和丈夫正式开始筹建康宁医院,3年后,医院正式投入使用。
医院建起来后,摆在面前的难题依然很多。“作为一家民营医院,康宁没有先天优势,也缺少公立医院那样的优良资源。”王莲月能做的,唯有积极争取,希望得到和公立医院一样的条件。
“医疗的质量和技术始终是重中之重。”王莲月说。因此,在学科建设方面,康宁医院一直不遗余力地加速前进,得到很多专业上的认可,并被审批为“三甲医院”。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1月,医院成功跻身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精神病)建设单位。
打破传统“狱禁”模式
让精神病人得到善待与尊重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精神病人通常像犯人一样被管制,关在不同的房间里,与外面的世界隔着厚厚的铁栅栏。王莲月说,精神病人的生命也是有尊严的,因此,她破除了对精神病患者“狱禁型、封闭式”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变关为管”的人性化管理。
“敬重和保护生命,关爱每一位患者,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王莲月告诉记者,“特别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精神病患者这样的特殊人群,更要爱护他们,我们希望打造一家充满爱的医院,让患者有很好的就医体验。”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王莲月特地到台湾“取经”,引进“5S管理模式”。
5S指的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英语也是以“S”开头,所以简称5S)。
王莲月解释说,“整理”就是在现场只保留必需的物品,这样既能保证医院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整顿”,指的是科学合理地布置和摆放必需品,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简洁的流程下完成工作。
“清扫和清洁,顾名思义就是清除“脏污”,保持现场干净和明亮,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愉快地工作。”王莲月说。至于“素养”,则是“5s”的核心,旨在提升员工品质,培养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员工。
王莲月告诉记者,自从引进了这一套管理模式,医院的环境和服务得到了革命性的改变,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和想象中的精神病医院不同,康宁医院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温馨。每一位医护人员脸上都挂着笑容,每一间病房都敞开房门,整洁明亮,墙体是淡粉色,让人心情愉悦。
在康复室内,年轻的小护士教患者下棋、画画、做手工,每周还有专门的卡拉OK时间。“让心理疾病在阳光下接受治疗,让精神病人得到尊严和善待。这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王莲月说。
从精神科护士到康宁医院院长,自第一天接触精神病人开始,王莲月见证过太多的苦难,“他们不是疯子,只是病了,就和我们每个人会生病一样,通过治疗,总会有康复的一天。”王莲月无数次灌输这样的理念给病人家属,给所有对精神病人另眼相看的人。
“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善待,每位病人都应该被尊重。”王莲月说,希望有更多人能摘掉有色眼镜,怀有一颗同理心。因为懂得,所以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