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好消息从北京传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浙江共获2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陈香美院士联合王永钧教授及团队完成的项目“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西结合、法古融今,正是这二位的“中西合璧”,创建了优于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IgA肾病中西医病证结合理论体系与创新治疗技术,显著提高了慢性肾脏病治疗的效率。
昨天下午3点,浙江在线记者在杭州市中医院见到了83岁的王永钧教授,那时,他才刚结束上午的门诊。
首创五大证型,创新风湿致肾病理论与IgA肾病辨治
35岁的潘女士今天是来复诊的,看到如今面色红润的她,你很难想象一年前她曾经一度因IgA肾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而命悬一线。
“我是在3年前被确诊为IgA肾病的,当时感冒了一段时间很久都不好,就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肾不好,所以就一直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潘女士回忆。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常见疾病。我国约有1.2亿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最常见的慢性肾脏病,就是IgA肾病,为尿毒症的首位病因。
潘女士心里很清楚,得了这个病就要坚持治疗。但是,在当地接受了11个月的治疗后,她还是发生了急性肾衰竭,当地医生建议她转诊去杭州市中医院找王永钧。
王永钧刚见到潘女士时,她的肌酐已经在700μmol/L以上了,而正常女性是84μmol/L以下。做肾活检显示,她16%肾小球出现了硬化。这两个数据,引起了王永钧的注意。按常理,肌酐这么高,如为慢性肾衰竭肾小球硬化比例应更高,所以他根据临床经验,推断潘女士很有可能是风湿引起的,而肾病理又显示肾内形成了很多的肾小球新月体,而这种免疫介导的急性肾脏炎症,与“风湿致病”的病机相应证,正是中医称之为“风湿扰肾”的急性加重表现。
王永钧表示,一直以来,由于对IgA肾病的中医辨证认识不统一,中西医临床诊治不规范,缺少有效治疗手段。所以在20年前,他就和科室的陈洪宇、俞东容,朱斌等学科骨干及团队首先开展了IgA肾病的证候学调研。先后对1148例IgA肾病患者研究发现,这病在临床上分为五大证型:风湿扰肾、肾气阴虚、肾络瘀痹、肝风内动、溺毒内留,这一分类是首创的。
针对患者的不同证型,治疗方法和思路是不同的:风湿证患者的病情活动性大、发展快,及时正确治疗,疗效亦好,它既是IgA肾病的始作俑者,亦是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必需重视。若被疏忽,则病情发展很快。风湿与肝风证相合,风险会更大;另外,风湿、肾虚、络瘀三联证,临床最为常见,王永钧团队用现代科学技术,拓展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辨证内容介入尿蛋白定量、血压、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及超声检测,明显提高了辨证的正确性,指导临床诊疗获得更好疗效。
经过综合诊断,王永钧为潘女士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一边透析,一边进行中西医治疗,11个月后,潘女士的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至今,病情一直稳定。
识病—辨证—治病的临床思维,审病辨证相结合
“西医讲病,中医讲证。在我看来这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王永钧解释,病是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生命现象发生异常自始至终的全过程;证是病因作用下发生的综合临床表现,是疾病连续的全过程中的一个横断面,所以具有阶段性。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特色和优势。中医往往很重视整体,关注患者的体质、禀赋、性格、情志、环境、经济状况等,并从“天人合一”的观点出发,进行辨析。但对识病,若以现代的要求来衡量传统中医对“病”的认识,自然会发现诸多不足,如有些IgA肾病患者发病是没有症状的,等发现时可能就已经是尿毒症了。这时如果在每年的体检中做一下尿检,就可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为了弥补这一短板,王永钧和他的团队对肾病提出了识病—辨证—治病/证的临床思维。识病,指的是认识被国际公认的现代医学病名及其内涵,这不仅是便于与国际接轨,更重要的是它能反映“发生生命异常现象自始至终的全过程”这一条件,而且这也符合《内经》:“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的“终始”观要求。
继后在识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关于证候的临床表现,应该既有宏观的“外景”,又有微观的“内景”,亦既“望闻问切”的内容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的各种信息,然后以发展了的中医理论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
这种病证结合、互相参考、取长补短的临床思维方法,整合了中医治证和西医治病的优势,王永钧就是依据这一优势闯出了一条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新路,摸清了肾病发展过程中,证候发生、演变、规律性及其致病机理的关系,从而使杭州市中医院肾病科蜚声海内外。
法古融今,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发展
作为一名中医出身、功底深厚的医者,王永钧说,他主张的是中医学术必须“法古融今”,引入现代科技,用以发展源于中华文化的“象思维”。
古代中医对病象的诊察,主要依赖“望闻问切”四诊来采集人体的生命异常现象。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已为观察生命现象提供了多项诊察手段,如“尿象”“血象”“影象”“超声象”“内窥镜象”“病理象”等,都极大地拓展了医生的视野,为中医“象思维”提供了十分丰富、生动、细微、深入的信息,也为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提供了诊疗疾病的新式武器。
在这些创新性思维引导下,王永均和团队一起,在全国中医院中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开展肾脏穿刺和肾病理检测,用金指标为中医肾病微观辨证提供了依据;第一个建立肾病实验研究室,作为中医肾病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平台,使中医科研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第一个开展系统的透析疗法,包括全结肠中药透析、中药皮肤透析、中药血液透析、以及标准的各项血液净化技术……
可以说,这些举措为中医药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创新平台,推动了医院肾病学科的品牌建设,而且这些努力亦让处于重压之下的中医药事业看到了崭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