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主任,今天路上有些堵,我迟到啦!”5月12日上午,继两日闷热天后,杭州城下起了倾盆大雨,中医内科专家吴赛峨医师62岁的老病人江琴(化名)又到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就诊,每隔半月,雷打不动。
十多年过去了,从起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成为“铁杆粉丝”,江阿姨经历了什么?
“最近睡得很好,胃口也不错,就是有些乏。”同往常一样,刚进门江阿姨就和吴医师聊起了病情,语气像是朋友间的“唠嗑”一般。
二十多年前,她因久治不愈的胃病和严重的失眠,辗转多处寻医后找到了吴医师,此后便断断续续在这儿调理。“主要是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失眠,失眠还影响胃功能,我本来每晚只能睡着3个多小时,或者12点醒来后就睡不着了。”
江阿姨告诉记者,随着病情的好转,她打心眼儿里把这位细心、和善的老中医看作自家长辈甚至是朋友,以至于在2015年夏天被查出“不典型肺腺瘤增生”时,开刀后一个月她便再次“回”到吴医生处治疗,而非另寻主攻肺病的专家。
“她会跟我一起探讨,帮我做思想工作,要攻克这个毛病心态很要紧啊!”现在,江阿姨的各项指标已基本保持稳定,却落下了每逢半月往门诊部跑的习惯,“看到吴主任在这里坐诊,我心里就踏实”。
“医生跟着门诊部跑,病人跟着医生跑”
江阿姨说,第一次到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找吴医师看病时,还是在庆春东路54号(现浙江省青春医院),后来搬到了不到100米处的双菱路上,“服务质量和就诊体验还是原来的‘味道’”。
2004年8月至2015年8月的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自1987年筹建以来,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一共搬迁了五次——从富阳康复路的一栋小房子,到江城路、中山中路,再从武林广场东侧到青春医院及现址,名称也从最初的“专家咨询门诊部”先后更名“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杭州神农中医门诊部”,再回到现在的“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吴赛峨今年84岁,出身于中医世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是门诊部坐诊时间最长的老中医之一。她的父亲,即已逝的国家级名中医吴士元,亦是门诊部的发起人之一。
“门诊部成立没多久,我就跟着父亲坐诊了,当时还没退休算是‘兼职’。1995年父亲去世,临终前他希望我继续坚守在这里,为病人提供好的服务。”吴医师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坐已近30年了。
“老师为人谦和,看病非常仔细。”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潘俊杰自硕士第二年起便跟着吴医师坐诊,令他受益匪浅的,莫过于学习了将西医药理研究和临床试验结论指导于中医用药的方法。
“吴主任现在年纪大了,只在每周五上午在这里坐诊半天,但几乎从来不请假。”学会门诊部的邵惠娴主任告诉记者,门诊部成立30年,像吴医师这样敬业的老中医还有很多。他们几乎都是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各分会的委员,因为定期在门诊部坐诊,也带来了一批批自己的“铁杆粉丝”。
医生跟着门诊部跑,病人跟着医生跑,这要求门诊部必须做好‘配套服务’,给医生和患者行方便。
来到药房,呈现在眼前的是陈列有序、独立分装的中药饮片,每袋上都印有品名、克数、产地、批号以及分装日期。“我们是杭城仅有的几家选用小包装中药饮片的中医门诊部之一。”邵惠娴主任告诉记者。
“小包装好拿多了,不会漏出来,也容易保存。”这是江阿姨的个人体验,而配送到家、免费代煎等服务也令她感受到便捷。
近十多年,老百姓生活水平改善后,对中医药的需求逐年增加,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目前已开设城东和城西两个分部,日常有100多名省内名老中医定期坐诊,包括富阳张氏中医骨伤科、余杭郎氏中医皮肤科、温州瞿氏中医眼科等特色中医科室。
作为中医院中医医疗服务的补充,门诊部开办至今已累计服务近百万人次,曾被杭州市卫生局评为“杭州市社会办医先进集体”。
“不忘初心、凝心聚力、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今年正是门诊部30岁的生日,肩负责任与梦想,它与它的医患一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