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亮年,祖籍浙江鄞县,1934年4月20日出生在上海。父亲计竹卿在英国泰晤士报上海分社任高级职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家庭衰落,6岁丧母,10岁丧父,计亮年饱尝了战乱、贫苦和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14岁不得不辍学进工厂做工,然而,计亮年并没有放弃学习,在他的怀里总是揣着一本书,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解放后,计亮年得到了进夜校读高中的机会,几年的学徒生涯,磨练出他在艰难困苦中的进取精神,他仅用一年时间读完了高中三年课程。天道酬勤,1952年他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山东大学化学系,开始了他的化学生涯。1956年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广东工学院、中山大学任进修教师、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
1982-1983年经教育部委派到国际著名配位化学家美国西北大学弗瑞德·巴索罗实验室任访问学者。为了进行动力学研究,他常常冒着寒冬的白雪,在凌晨五点就独自步行到实验室做实验直至深夜。在短短的一年中就在《Organometallics》、《J.C.S.Chem.Commun》等刊物上发表了4篇论文,在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领域,首次从实验上证明了“茚基效应”,这项成果为廉价金属代替贵金属作为氧化均相催化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先后被引用了近200次。
计亮年热心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从1978年以来,他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参加广东省化学会的恢复和筹建工作。他组织过3次大型国际会议和3次全国学术会议,包括1988年“亚洲太平洋地区精细化学会议”、“1992年第二届国际应用生物无机化学会议”和“1996年第五届欧洲亚洲化学大会”,特别是“第五届欧洲亚洲化学大会”,至今仍被认为是历届欧洲亚洲化学大会中举办得最好的一次。计亮年还主持中、瑞两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在氧化酶体系和中国、希腊两国政府(国家科委)在核酸酶体系的国际合作项目。1990-1995年间连续4次获得英国皇家化学会研究基金。他在推动科学技术领域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中做出了贡献,1996年中国科协授予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