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晖,机械工程专家。毕生致力于纺织机械事业,曾参与50年代初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铸造车间的设计,60年代初主持设计建成了上海中国纺织机械厂第二个机械化铸造车间,在技术进步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他在长期从事技术领导岗位工作上,兢兢业业,开拓创新,为我国铸造业的发展以及纺织机械产品的开发和织机生产能力的扩大,作出了成绩。
主持设计中纺机第二个机械化铸工车间
60年代初,随着纺织机械的不断发展,中纺机第一个铸工车间生产的铸件已远远不能满足织布机生产的需要,为了发展生产,欧阳晖又主持设计了第二个机械化铸工车间。这项设计工程浩大,从整个车间的工艺布局、物流系统、环保、劳动保护到大量的各种专机的设计,欧阳晖依靠广大科技人员,独立自主地完成了这项系统工程的设计、投产。他主持设计了专门生产织机长件的双缸造型机;生产织机大件墙板的三工位造型机和生产中小零件的单机、生产线设备以及提高铸件表面质量的毛整车间,整个车间占地6907平方米,布局合理,设计先进。60年代初在国内及亚洲地区都处于先进水平。第二个铸工车间的建成投产,进一步减轻了翻砂工的劳动强度,增加了环保措施,使环保条件有了明显改善,铸件年产量从2万吨提高到4.5万吨。
主持翻译国外铸工设备论著
50年代初,国内还没有完整的铸造机械和铸造工艺的专业工具书,大专院校铸工专业也缺少这方面的教材。1952年,受高教局和出版系统委托,以欧阳晖为主,成立了原苏联出版的《铸工车间设备》一书的翻译小组,欧阳晖精通德文和英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工作,他又自学了俄语。他和他的翻译小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铸工车间设备》上下册约77万字的翻译工作。该书于1954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是当时唯一的较系统介绍国外铸工设备的论著,后成为高教局大专院校铸工专业的指定教材。
研究开发国内第一台齿链式无级变速器
50年代后期纺织工业部为了解决化纤及纺织机械产品中无级变速传动的瓶颈问题,安排中纺机负责研究开发一种积极式无级变速装置——齿链式无级变速器。于是这项开发新产品的任务便交由当时担任设备设计组组长的欧阳晖负责组织研制。欧阳晖在可参考资料及实物极其缺乏的条件下,凭着他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设计经验,组织周焕生等科技人员开展了周密、科学的产品开发工作,边设计、边试验,取得可靠数据后,又改进,经过既大胆创新又踏实的努力后,设计工作于1959年完成。从1959年开始产品设计、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试制,一直到1961年产品在石家庄纺织厂通过生产鉴定,前后共经历了3年。它的诞生,使中纺机产品系列中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和系列,结束了国内不能生产齿链式无级变速器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