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阎长泰,化学教育家与分析化学家。早年参与制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是制革化学基础研究的良好开端。20世纪50年代后他着重于山东大学化学系的学科建设,为该系的发展与提高做出了贡献。20世纪70年代末,他的工作转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色谱领域的科研工作,新型热稳定性较好的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引起了中国外色谱工作者的关注。
阎长泰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重要贡献之一是他在担任山东大学化学系系主任工作的较长时间内,使该系的学科建设有较大的发展。解放初期,化学系是一个师资较为贫乏,实验设备简陋,图书资料稀少,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的旧摊子。他深知,建立和发展科学教育事业要靠大量的人才储备,因此以极大的热情,努力创造条件,选派教师进修深造。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与系内有关人士商讨,化学系先后派出20多名教师进行较长时间的进修学习,其中有的是他的同龄人,也有比他年轻的同志,而他自己却在教学第一线上坚守岗位。经过十多年的辛勤耕耘,到60年代前半期,该系已成为在教学上比较成熟、科研工作也有成就、设备比较完善、图书期刊较为齐全的教学单位,不但培养本科生,而且还招收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有机化学(蛋白质化学)和物理化学(电化学、量子化学)等专业的研究生。
半个世纪对一个人来说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阎长泰于80年代初再次出任化学系主任时,经国家教委批准,该系设有一个博士点(物理化学)和四个硕士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晶体化学已由校属研究所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晶体材料研究所,量子化学列为校属理论化学研究室,他们一直处于中国领先水平,是中国主要科学研究基地。有机硅高分子和胶体化学也承担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为中国科技界所重视。1985年学校公布,经国家教委备案,阎长泰被任命为山东大学化学系名誉主任,进一步肯定和支持他对该系所做的贡献。
阎长泰密切关注着化学这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抓住时机,开辟有发展前途的晶体化学、量子化学、有机硅化学、胶体化学等分支学科。在50年代他就支持和选派有较高水平和潜力的中青年教师跟随著名化学家卢嘉锡教授和唐敖庆教授学习晶体化学和量子化学:选派有经验的教师参加苏联专家在南开大学举办的有机硅化学学习班。他又积极争取,先后从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那里分配来四名胶体化学研究生到化学系任教和开展科研工作。这些分支学科当时列为该系的新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