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均,男,汉族,1973年8月15日出生于河南信阳,九三学社社员,博士研究生学历,云南大学教育部微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云南大学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微生物资源方向学术带头人,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1] 中国微生物学会终生会员,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员,国际极端环境微生物学会会员。 2008年荣获第八届“云南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10月7-10日应第11届世界菌种保藏联盟大会(ICCC 11)筹备组和世界菌种保藏联盟(WFCC)主席David Smith先生的邀请,出席了在德国Goslar市召开的第11届世界菌种保藏联盟大会,接受了大会特别授予的微生物分类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奖——斯克尔曼奖(Skerman Award For Microbial Taxonomy)。
建立并完善了放线菌现代分类技术体系,运用该体系,发现并生效发表了一大批新物种,其中包括1个放线菌新科:阎氏菌科(Yaniaceae),7个细菌放线菌新属:链单孢菌属(Streptomonospora)、阎氏菌属(Yania)、姜氏菌属(Jiangella)、纳西杆菌属(Naxibacter)、中华球菌属(Sinococcus)、阮氏菌属(Ruania)和刘氏菌属(Liuella)(后2个新属相关论文正在审理之中)和50多个新种,相关研究成果连续发表在国际微生物最权威分类学期刊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简称IJSEM,影响因子一直保持在3.0以上)、Syst. Appl. Microbiol、Antonie van Leeuwenhoek等杂志上。由于在放线菌系统学、极端环境放线细菌研究等方面的突出成绩,国际权威系统分类学期刊IJSEM杂志、国内的《微生物学报》等多次邀请本人作为该杂志的审稿人。到目前为止,已在国内外刊物上正式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源刊论文45篇,总影响因子达130以上),会议论文或摘要12篇;参与编写专著一部《放线菌现代生物学与生物技术》(负责其中的两章),作为第二主编完成一部《放线菌系统分类学——原理、方法及实践》(2006年度将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申请专利13件(其中6件已获授权);先后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及其它各类奖项4项。目前已独立指导并顺利毕业硕士研究生7名,协助指导2名韩国访问学者,印度博士生2名、埃及博士生1名,国内博士2名;正在指导的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2名。
主持并顺利完成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项; 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973)前期项目1项、云南省重点项目1项、云南省国际合作项目4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 现主持云南省项目1项、云南省人才专项基金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专项基金1项及部分横向联合课题;以主要骨干参加国家973项目子课题1项(极端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及潜在应用价值评估)、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项(通过进化生物学途径从植物共生放线菌中寻找强生理活性化合物)、中韩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嗜盐碱放线菌的分离及系统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稀有放线菌的系统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