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营养 科普千里行”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现场
10月30日下午,由浙江省营养学会、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浙江在线健康网、121健康网协办科普项目“合理营养 科普千里行”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在杭召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范志红副教授就以“科学养生 健康饮食”为主题为广大营养爱好者、社区居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相关的营养知识,纠正了关于一些养生的不实谣言。范教授风趣幽默的语言、热情亲切的科普讲学风格为广大粉丝们讲解了营养保健方面的知识。在讲座之外,范教授也和粉丝们进行了营养问答互动,更是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以下就是营养问答互动的详细情况。
问:刚才讲到牛奶的好处,我想问一个问题。现在有传言说牛奶不好,它体内的激素会不会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吗?
答:每一类食物都有它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不仅仅是牛奶,那么所谓动物激素,肯定是动物性食品中都有的,鱼、肉、鸡、蛋都是有激素的。就像人本身也是会有激素的,它只是相对高低的问题。
实际上,国内外都有数据测试表明,不管是奶里面还是蛋里面的激素,跟女性身体里面的雌激素相比,是很微小的,连百分之一也不到。有激素和会干扰体内激素平衡是两个概念,我们需要控制的一是控制摄入奶的总量,使得总量不会太高;二是控制体内激素的产生量。一般来讲,一个人越胖,他的脂肪比值越高,激素的水平可能会升高。所以,与其说害怕牛奶的激素含量不如避免肥胖,这可能更有助于控制激素水平。
另外,可能会有人说,奶里面含有促癌物质IGF-I,在所有的奶类中都存在,包括母乳中含量也不少,它是动物生长所需要的因子,对幼儿是非常必须得。但是,美国牛奶的IGF-I含量非常高,因为美国允许牛奶养殖使用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的使用,会增加IGF-I的含量。但很幸运的是我们国家没有这个问题,我们国家的农民是用不起生长激素的,因为很贵而且使用技术含量要很高。一般的农民是买不起的,所以我国的牛奶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澳大利亚等国也不允许使用。所以从澳大利亚或者新西兰进口的奶粉也不存在IGF-1含量过高的问题,美国进口的奶制品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
但是IGF-1在致癌的过程中到底起多大作用现在还没有定论。关于促进癌症的说法,肉类促进癌症的效果要比奶类强,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多吃肉会促癌而不吃。要知道,食物的含量不等的时候,对人体健康作用是不一样的。刚才我们提倡的每天喝200-300毫升的牛奶是利大于弊的。
问:不同的人群,摄入奶类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答:奶类,特别是低脂的奶,比如发酵的酸奶,它的作用是比较好的。对于控制血压和预防中风是比较有好处的,所以我们提倡高血压或者有中风风险的人,可以每天喝一杯酸奶,当然奶酪就不建议大家吃了。糖尿病是可以正常的喝牛奶、酸奶的,很多研究报告表明,奶类对于控制血糖是有帮助的。奶类可以替代动物性蛋白的,要比吃红肉来补充蛋白有好处,因为红肉的摄入量跟糖尿病是正相关,而奶类是负相关。对于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生长发育对于钙的需求量比较大,可以加一倍的奶类摄入量,但不建议长期这样食用。
问: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一个人在一天当中相关食物的摄入量如果不足,可以在一周之内补充吗?
答:各种食物的摄入量是不可以进行相互的调剂的,但是一周摄入的食物量平均下来,要达到这个水平。对于每日能量的摄入而言,我们希望还是要平均的,这样更有利于肠胃的健康。
范志红
问: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可以相互调剂吗?
答:这个是完全可以的,只要营养平衡可以做到,是可以的相互调剂的。我们国家不提倡大家完全不吃动物蛋白,因为我国的营养强化食品比较少,专门给素食主义者提供的补充食品非常少。适量摄入的情况下,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问:各类物质,比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我们在膳食中是不是可以以周为单位摄入呢?
答:按理来说,我们以周为单位来平衡营养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因为每天都做到各种营养素完全一致是比较难的。但是就蛋白质来说,我们不建议每天波动太大,因为蛋白质每天波动太大,会降低氨基酸的利用效率,也就是说有些蛋白质过多会被浪费,补充不足又会对身体有影响。特别对于中老年,为了预防肌肉衰减,建议还是让蛋白质更均匀的摄入。
问:每天煮饭在大米里放点其他粗粮,比如今天放点小米,明天放点玉米,做到营养平衡。这样可行吗?
答:关于每天要吃多少杂粮,多项研究结果都不太一样。大致是每天至少要吃一两的粗粮,才能看到好处。比如可以这一顿完全粗粮,剩下两顿是精白米。还有种方式就像您说的一样混合起来,混合起来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更容易接受。我也建议大家在煮饭的时候可以加一点小米或者燕麦片,这样的杂粮煮起来会更容易消化。煮粥的时候也可以加一点甜豌豆、甜玉米粒,这里面既有维生素C又有淀粉,以及很高的纤维,还有很丰富的B族维生素,同时很清香、很好吃。有的人如果习惯吃这样的食物,你让他顿顿白米饭会觉的非常乏味,不好吃。
问:范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关于食用油的问题,现在市面上的食用油非常多,关于橄榄油也曾有报道说其效果并不如宣传的那样好,那么我们该做如何选择呢?
答:食用油的问题其实很难回答的,说起来很复杂。我们在选择食用油的时候,我建议大家从三个方面来考量:一,摄入总量限制,这个是必须首先考虑的。即便是橄榄油一克也是9千卡的能量,吃多了还是会增肥的;二,考虑烹调的需要,需要多高的烹调温度,烧什么样的菜,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因为油脂的耐热性是不一样的。油脂中的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又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越多,油脂的耐热度好,所以适合做煎炸之类的高温烹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多,最好做凉拌或者炖煮食品。如果一定要吃油炸食物,不要以为选择豆油会比选择猪油好,那样的话就用反了,用豆油油炸时会产生更多的氧化聚合类的有害物质。如果不出现油烟地炒菜,一般的油是可以用的,用橄榄油或茶籽油会更放心一些。但是大豆油和玉米油
也可以用,因为它们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其中的高含量的亚油酸是很容易氧化的。还有一些油像亚麻籽油之类的,含有很高含量的α-亚麻酸,更不耐热,建议第一用其可以和芝麻油混合做凉拌用,味道会更好些,第二如果炒菜的话,可以先放其它的油,最后放一些亚麻籽油,可以提高其耐热度。三,考虑脂肪酸的平衡,现在讲求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的平衡,主要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平衡。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食用油,几乎都是ω-6脂肪酸很丰富,比如像红花油(ω-6脂肪酸超高)、玉米油、大豆油等。这类油摄入的越多,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的比例就越失调。所以,控制这类油的过多摄入就等于调节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的比例。另外,可以用以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的油类,比如橄榄油、茶籽油、低芥酸的菜籽油,也包括现在比较流行的牛油果油、杏仁油等等替代日常食用的玉米油、大豆油等,也是有利于调节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的比例的。橄榄油不是都不能炒菜,初榨的、有很浓橄榄味道的、浅绿色泽的橄榄油不建议做炒菜用,因为没有精炼过。但是那种经过精炼的,淡黄色的橄榄油,是可以炒菜的,而且比大豆油炒菜更加安全。
范志红讲座提问的营养爱好者
问:多种维生素或者矿物质营养素补充剂,对人体有用吗?
答:对于要不要补充营养补充剂,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缺不缺乏这类的营养,两种情况下的补充效果是不同的。如果经常盯着电脑、手机看,眼睛干涩,营养调查也表明缺乏维生素A,这个时候就该补充维生素A。但是在不缺乏的时候大量补就没有什么益处。
二是要考虑复合维生素的剂量。如果剂量在正常膳食量的范围内,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复合维生素的剂量很大就应该考虑一下。很幸运的是,我国所批准的营养素补充剂,它的剂量都很小,基本比正常膳食的推荐量DRI高不了多少,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是没有安全问题的。但是有些国外进口来的营养素补充剂,还是要慎重选择,因为它们的剂量很高,是正常膳食的推荐量DRI的20倍甚至30倍。
最重要的一点是,复合营养素在任何研究中,都没有替代正常饮食的作用,但缺乏的情况下适当补充一点是有益处的。
问:范老师,您好!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滋补类的食材,它们属于营养素范畴的吗?
答:不是的。如果是药食同源的滋补类的食材,那些基本上考虑它的药用效果,药用跟营养是两码事。比如说你吃了人参会很有精神,但绝不代表人参里维生素会有很多或者蛋白质很高,主要是人参皂甙这些药用成分的作用。
问:请问您对酵素的看法如何?
答:酵素按照做法简单地来讲,是水果加糖的低度酒的发酵液体,里面有低度的酒精,有一些有机酸和大量的糖的混合液,因为它有大量的糖所以很多人爱喝。但毕竟糖的摄入是需要限量的,如果为了帮助消化,每天喝一小杯就可以,不要喝的太多。因为自己发酵的酵素,相关的有害物质含量是不受控制的,有一定的风险。如果希望其解决血糖问题、减肥问题、抗癌问题是不可能的,不要神话一种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