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食品安全比较研究——从美、欧、中的食品安全规制到全球协调》一书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研究探讨的内容为欧盟食品法项目Lascaux的一部分研究,完成于法国南特大学。欧盟食品法Lascaux项目是欧盟研究委员会第七框架计划下针对欧盟食品法律开展的研究。其研究意义在于从法律角度分析粮食安全,从而针对预防粮食危机、农业可持续发展、食品民主和实现南北贸易均衡提出相应的法律制度体系。
我国“十三五”规划首次将食品安全战略提到国家级战略。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即构建起政府监管、部门协同、行业自律、企业负责、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作为中国的一个热点话题,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也包括了法学界在各传统部门法的基础上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所开展的个案研究,并逐渐使其具有了“跨学科”的特点。值得肯定的是,鉴于国外将“食品法”作为一个独立领域法的研究经验,国内的发展也展现了在问题导向的研究同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的研究与时代俱进、与世界接轨的价值。
《食品安全比较研究——从美、欧、中的食品安全规制到全球协调》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研究丛书》分册之一。该书分为两大部分,详细探讨了有关食品安全立法的协调和有关食品安全控制的协调。内容涵盖了食品安全法律的历史演变、预防风险的食品法原则、官方控制和私人控制间的互动、食品安全的责任共担等。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食品安全规制的意义不仅在于保障国内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同时也涉及国际食品贸易的自由流通和全球范围内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正因为如此,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需要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学术界有关食品安全法律的研究也需要在把握中国问题特殊性的同时,去了解食品法作为领域法而独有的“法言法语”,进而在推动食品法研究的同时来加强国际层面的交流。
对于此书的出版,前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大法官张月姣表示:该书视角的全面性不仅涵盖了食品安全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也关注了正在崛起的私人规制以及其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给官方监管的进一步协调所带来的合作机遇和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给予较高评价:该书围绕食品供应链的变化,从比较法的视角探讨协调食品安全规制的实践命题,其选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书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食品安全立法演变的域外经验和当下食品安全全球共治的国际规则的系统梳理,为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完善、法律事实中守法和执法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框架与政策建议,有助于推进食品安全国家战略的实施。
本书作者孙娟娟,为法国南特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山姆·沃尔顿教席研究员。曾参予《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