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市市长骆安全(中)带队指导商超食品安全工作
两代表一委员视察临安食品安全
王正心 本报记者连待待 发自浙江
临安市作为浙江省食安办确定的首批省级食品安全县(市、区)创建验收城市之一,自2016年3月全面启动创建工作以来,按照上级政府及食安委的工作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落实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四有两责”的工作要求,实现了食品安全整体水平、食品安全治理能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水平和公众满意度“四个明显提升”的创建目标。全市创建浙江省食品安全市工作全面动员部署,狠抓措施落实,克服薄弱环节,工作有序推进,切实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对照完成创建指标任务要求的同时,不断创新突破,累积经验,突出亮点。
创新建立考核体系。实行食品药品安全综合考评、专项考核、工作保证金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党政同责落实机制。在省内乃至全国率先出台食品药品安全保证金制度,各签约责任单位年初上缴食品安全保证金,年底视各单位年度考核情况分别配套奖励100%、50%的保证金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则没收保证金。每年将省市局部署的重点工作与地方政府其它中心工作一起列为专项考核内容,考核得分直接转化为工作人员年终专项奖励,没有完成预定目标则实行倒扣分。在区域上,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市委、市政府对镇(街)的工作业绩综合考评体系,并逐年提高在综合考评体系中的权重。
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机制。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制定《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指导意见》,也是第一个完成农村集体聚餐和学校师生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的区、县(市)。截至目前,共有18家生产流通企业、189家餐饮企业、156家农家乐、3家学校主副食品配送企业参与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投保工作,全市7万余学校师生100%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其中,临安农村集体聚餐责任保险、学校师生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是全国首个在县市范围内统一实施的针对特定人群的普惠制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推进添加剂安全监管。全市坚果产业实现产值约50亿元,在全国坚果食品行业中比重超过20%。为推进添加剂的安全监管,严把食品安全源头关,在本地最大的炒货企业集散地龙岗镇建立一个食品添加剂配送中心——临安市龙冈食品添加剂配送中心,辖区内75%以上的食品生产企业实现了统一配送,开创了社会、监管部门、企业“三方共赢”新局面。
多元化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按照六有要求(有活动场所、有科普设施、有宣传阵地、有人员负责、有工作制度、有统一名称),在全市18个镇街、306个村(社区)全面建成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站,将食品安全知识写入村规民约,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385场次,张贴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同时充分动员利用移动公司、电信、服装店、眼镜店等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电子屏进行创城宣传,既有效发挥了市场监管局的现有资源优势,又走出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监管部门自己创建自己宣传的困境,撬动了社会同创共治的大门。
全方位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环境。扎实开展“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全面实施品牌超市供零食,集中配送到食堂,公立学校、幼儿园全部由食材配送企业统一配送。在节假日、开学季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监管人员检查校园及周边环境食品安全,2016年以来学校内部食品安全抽检率100%;招募学生家长作为食品安全监督员,开展培训,参与学校食堂、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开展学校食堂、校园周边食品“你点我检”行动,对学生经常性接触的食品进行抽检;开展食品安全讲座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关注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达97%。
突破空白推行地方标准。制定出台临安山核桃和天目笋干联盟标准,规定了山核桃、笋制品原料质量要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联盟企业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尤其是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等方面执行自律联盟公约条款。目前已授权2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联盟标准名牌标志。
全面提升电商产品质量安全。做好“诚信经营、净化规范、服务帮扶、质量提升”四篇文章,规范了电商的经营行为,受到国务院汪洋副总理的高度肯定。建立完善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诚信平台,实行分类监管,开展“好家风电商”评选活动,推进电商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创新线上监管举措,以浙江“红盾网剑”专项执法行动为切入点,引入公证机构“实时保”APP,逐步推进“智慧执法”。通过服务器云端抓取、信息储存和覆盖监控,即时通过网络公证固定证据,对执法取证进行数据化、系统化有效管理,补足网络监管取证短板,清理整顿淘宝“临安产业带”“特色中国临安馆”95%以上的线上产品, 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产品一律下线。
完善建立品控溯源监管平台。在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程度高的山核桃生产经营主体,率先建立集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检验检测、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四大功能于一体的追溯管理系统。“一品一码”“一批一码”的追溯载体,实现了源头可追溯、生产可记录、流向可跟踪、身份可查询、责任可认定、产品可召回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和移动大数据的可视化,使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构建食品安全金融征信惩戒机制。2016年6月以来,在林农专业合作社、农(林)业龙头企业等六类主体中开展了试点工作。成立以临安市食安办主任任组长的食品安全征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临安市食品安全征信体系建设试点方案》。食安办、市场监管局、林业局会同人行临安支行研究制定《临安市食品安全金融征信惩戒机制》《临安市食品安全金融征信联合惩戒操作规程》等文件,按照“一户一档”“一企一档”的要求,建立健全电子监管档案。目前,已有305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16家具有不良信息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被纳入金融征信惩戒范畴,8家有食品安全不良信息的生产经营主体受到了警示约谈。
建立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管理机制。率先在杭州地区建成年处理能力2000吨的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并投入运行,在全市18个镇街成立(指定)了18个病死动物收集单位,实行上门收集服务,收集网络覆盖了全市所有养殖场和养殖散户,并在全市设立了13个转运点,由处理中心集中转运,建立了“上门收集、统一转运、集中处理”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管理机制。处理工艺采用零排放的生物高温发酵法,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实现了全域病死动物的统一处理。
突出农产品特色品牌建设。建成“东竹西果”150万亩的竹笋、山核桃基地,20万亩茶叶、山地蔬菜、水果、小香薯等农特产品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山核桃生产加工产区,是“江南最大的菜竹园”、杭州城区夏淡蔬菜的主要供应基地,获得“天目雷笋”“天目笋干”“临安山核桃”“天目青顶”四个证明商标,“临安山核桃”获浙江省区域名牌产品,“天目山牌”山地蔬菜获浙江省名牌农产品。加强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一体化认证工作和森林食品认证工作。其中,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总产量达16.18万吨;认证绿色食品产品总产量3124吨;认证有机食品(基地)总面积2648.9公顷。2016年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
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给商户发放食品安全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