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纪录片自开播以来不仅引发收视热潮,更成为社会热议话题。数据显示,今年《舌尖上的中国2》在央视首播平均收视率高达1.7,第6集《秘境》达2.01,惊人收视纪录超越了同时段所有节目的收视率,甚至超越了当下几部最热门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一部纪录片可以获得如此的关注,这对于中国的纪录片行业和餐饮行业,绝对都是一次狂欢和盛宴。
据某B2C网站数据显示:纪录片播出第5日,已有500多万人在该网站搜索零食特产,2005万人浏览过相关美食页面,成交729万余件。公众在跟随《舌尖上的中国》尝遍南北美食的同时,更看重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人民日报赞《舌尖上的中国》:真诚才能感动人。而由此片连锁反应引爆的网购土特产热潮、对故乡和母校美食的回忆,更是为舆论发展推波助澜。
40万公里行程、400个调研地点、150个拍摄地、1000小时高清素材,历时一年的跋山涉水和风餐露宿,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国2》。这部目前国内好评率最高的纪录片,延续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我们正经历太多的欢乐与痛苦,但中国人能苦中作乐,把喜悦通过美食呈现。我们在关注生存的同时,更注重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这是总导演陈晓卿的出发点。《舌尖》第2季通过展示人们日常生活中与美食相关的侧面,描绘与呈现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家族观念、生活态度与故土难离。人们收获、保存、烹饪、生产美食,并在其过程中留存和延续食物所承载的味觉记忆、饮食习俗、文化样态与家常情感。 与第一季相比,《舌尖》第二季在保留相似制作流程的前提下,适当延长了拍摄时间,希望能够更加细致生动地展现被拍摄的食物以及人物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从第一季开始,因为精良的制作,在记录各地美食之余充满了人文关怀,引发了受众的乡愁和对美食的欲望,造就了惊人的收视记录的同时,也引发了广泛的话题讨论。它不仅仅是记录片的成功,也引发了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带动了诸如食品电商、餐饮、旅游、广告、文化产业的发展,造就了“舌尖”经济和文化,成为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舌尖”也成为了关键词,出现在公众媒体、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公众的互动,也使相关内容更加亲切,深入人心。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舌尖上的中国》,它所呈现的美食,并不完全是健康的食物制作方法与搭配,比如一些食材要经过油炸、蒸、煮,容易产生致癌物、部分营养素易流失等问题。但是它的成功,仍然能为中国的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首先要有故事可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上古开始,我们的先祖就开始探索营养保健的问题。从最初的饮毛茹血到食物经过烧制、蒸煮加工成熟后在吃,在到后来的药膳、食疗、中医药文化,不仅是因为进化和文明的结果,更是对大自然及其规律的探究和遵循,蕴含了古人的智慧,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其中,就有很多典故及文化值得我们去宣扬,也有很多产品、技术值得我们继承、发展。
保健食品是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很多保健食品主要原料的选择都来自国家规定的药食同源的名单,这些是进行保健食品开发的重要原料,也有来自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的原料。比如我们的以阿胶、铁皮石斛、灵芝、蜂蜜等为原料产品,就有很多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及人文的故事可讲,在产品的营销领域,增强客户的文化感受力和亲切感,使产品更有内涵和外延。
二,以客户为上帝,生产销售真正为客户所需要的产品。一部在央视平台上播出的记录片,都会根据社会大众的意见调整编播内容及时间,设定下一步拍摄计划。这不仅仅是因为商业利益的需要,更是体现了重视纪录片受众需要的态度。只有内容精彩,受众满意,才会有高的收视率,引起社会关注,进而招揽赞助商、广告商,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保健食品行业,不乏一些急功近利又不遵纪守法的企业,为了所谓的“市场竞争”需要,着眼于眼前的蝇头小利,在生产保健食品时非法添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同时,还有一些销售型企业,为了攫取巨额利润,用坑蒙拐骗的方法忽悠目标客户群购买保健食品,利用信息不对称赚的盆钵满盈,而不管客户是否真正的需要这些保健食品。
三,提高从业人员的水平和素养。《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陈晓卿本身就是多家报刊的美食专栏作者,同时也聘请了上海、香港的美食专栏作家以及科学松鼠会成员、美国海归食品工程学博士担当顾问。同时分集导演及主创人员除了具有专业的拍摄、制作、文案配音水平外,也参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了解不同地域美食背后的故事。
保健食品属于食品的一种,当前中国严峻的食品安全局势,迫使我们的现代食品行业应该是做诚信的、良心的有高科技含量的行业。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提高自身的科技研发能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道德品行和素养,让讲诚信、懂知识技术的人从事保健食品行业。同时,对于那些损害行业名声的害群之马,相关单位也要坚决地予以抵制,纯净市场环境,不让“劣币”再有市场。
四,学会事件营销,善于引导社会舆论。《舌尖上的中国》即便出现了譬如抄袭英国BBC纪录片的拍摄创意、被观众吐槽故事比美食多、宣传片所用图片涉嫌侵权等质疑的舆论,但这些都是在总体可控的范围内。同时,纪录片制作方都及时地回应了相关质疑与舆论,与受众及媒体及时地互动,避免了不良舆论的发酵与公众的臆测。
在来看我们的保健食品行业,有很多企业只重视生产、销售、研发等环节,注重于“埋头苦干”,而不善于搞事件营销,不会引导舆论。
从当前媒体发展态势及舆论环境来看,以博客、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大行其道,成为很多公众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据笔者了解,很多保健食品行业的企业都只建设了官方网站,却没有建立官方微信、官方微博账号。这样在自媒体时代企业信息传播的速度、传播对象定位方面就会落后很多。
同时,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还有着“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观念,惧怕媒体,抗拒记者的采访;对于一些负面的报道,更是手足无措,仍由舆论发酵、公众臆测,损害企业品牌和形象。其实,只要企业本身不存在问题,我们就可以坦然的拥抱媒体,及时监测舆情,通过开诚布公的态度主动提供相关信息,将不良舆论扼杀在萌芽和发酵阶段,对于企业的形象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管是保健食品行业的生产商还是销售商,以及其它行业相关从业人士,都要从点滴做起,热爱和维护我们的行业,善于借鉴学习其它的成功案例,为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