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提出,希望儿童青少年能在家长的监护和陪伴下,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健康成长。科学运动是给孩子最好的呵护,家长在为孩子安排运动时,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重点培养:3-6岁以粗大动作发展为主、精细动作发展为辅;7-12岁注重运动多样性和丰富性,培养运动兴趣;13-17岁可以选择一两项运动进行专项练习。通过家庭引导,让孩子爱上运动,父母要以身作则,将运动融入家庭生活,帮助孩子了解运动知识,指导孩子科学地锻炼。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曹光磊说,在门诊常会遇到孩子由于突然的过量运动导致膝关节损伤的症状。家长在带孩子运动时,要根据他们年龄段的生理特点来选择适合的项目,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婴幼期,趣味运动提升运动能力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教授陆大江说,1到3岁的幼儿期是孩子们通过运动提升自身动作协调能力的关键时期。
此阶段主要训练的是自身的平衡性、协调性、灵敏性,在做运动时要多结合一些有趣的游戏。同时,要注意这一时期的孩子们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建议选择一些简单的运动,例如爬行、慢跑、攀登都是很好的运动形式。因此应该选择一些简单的运动,可让他们进行走、跑、跳跃、上下台阶、扔球和投沙袋等运动。
少儿期,弹跳运动促进生长发育 3岁到5岁的少儿期,此期间更适宜进行室外活动,如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等,可多选择以弹跳为主的运动。如跳绳运动,该运动可以训练孩子们的心肺功能,这是一种垂直纵向的运动方式,下肢通过弹跳力反作用到骨骼,促进身体的发育。但要注意的是少儿期的儿童心肺功能并不完整,孩子们做这些运动,不论男女,均不能承受经常性的大强度、长时间的运动。
学龄期,全身运动提高骨骼质量 6~7岁的儿童,正处在人体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之后的阶段,各种形态的生长和机能的发育都相对缓慢,尤其是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发育比运动系统的发育还要迟缓。
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多做一些全身运动来锻炼身体的综合素质,推荐的运动项目包括各种球类、跳跃等,游泳、滑冰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