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做,第八套广播体操。”相信很多人对广播操的具体动作早已忘记,但那“刻板”的配音还是会萦绕耳边。如果当时也有这样的戏曲广播操,想必自己一定不会以值日、生病为由一次次“逃避”。课间操是学生紧张学习中的一种休息和调节,有助于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然而长期以来,课间操相对固定的形式让不少学生对运动失去热情,提不起兴趣。
戏曲课间操之所以受到学生欢迎和家长好评,是因为较好地解决了两个“痛点”。一是易接受,将戏曲与课间活动结合,形式活泼新颖,动作“不同寻常”,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运动热情;二是有意义,作为“戏曲进校园”的创新之举,戏曲课间操在让孩子强身健体的同时,更切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寓教于乐的做法也更能获得家长的认可。
别小看家长的支持作用,当那些对课间操有着童年“阴影”的家长,看到多年以后孩子还在重复类似的动作,难免不会传递负面信息。不少儿童不喜欢课间操,多少也有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由不重视课间操,发展成为不喜欢运动,真正是贻患无穷了。
运动量不足是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1985~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由0.5%增至7.3%。儿童期肥胖不仅会对身体发育造成影响,还会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然而,城市生活的孩子平时步行的机会不多,又常与手机和电视为伴。有些家长怕发生点磕碰意外,也限制了孩子日常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正因如此,学校的体育课和课间活动是他们进行锻炼的重要保证。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中提出的主要任务,其中一条就是要提高学校体育活动质量,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
欣慰的是,近年来各地对课间操的创新越来越有成效。像在厦门的很多中小学校,已成功将跳绳、武术、瑜伽等健身运动项目融入了课间操中。相信这些都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配合。我们也需要更多紧跟时代潮流、符合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特点的运动形式,让孩子们活力满满地动起来,真正爱上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