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把这样的症状简简单单当成身体适应不了上班节奏的表现,你估计就要吃大亏了——这可能是得了“雅痞病”。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个看似时髦的名字背后其实暗藏杀机,虽然它在不少表现上和假期综合征有着相似之处,但却预示着你的身体已经进入了相当严重的劳损状态。
听听它另外一个名字,你可能更容易产生危机意识——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一种学界始终难以明确病因的“常见病”。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30年代,关于慢性综合征的病例报告就已经开始出现,但是对其发病的原因却始终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是病毒感染的结果,有人认为是免疫失衡所致,还有人从遗传倾向上对其进行了研究,然而其病理机制一直都没有被破译,始终是一个谜。
10月12~14日,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7年脾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脾胃病传承与进展学习班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多地的各派中医大咖齐聚一堂,共同把脉“脾胃”病防治难题。
会上,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所长胡玲教授从中医脾胃湿热切入,提出“雅痞病”发病的诱因也许就在肚子上,而且还和我们的脾胃密切相关。
时髦“雅痞病”和肚子有关系?
治疗慢性疲劳不妨从脾胃入手
慢性疲劳综合征到底和脾胃有什么关系呢?胡教授说了,其实这得从你的身体反应来看。一般来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容易出现疲乏无力、肢体沉重、关节疼痛以及咽喉疼痛,而这些恰恰在某种程度上都可能是“脾胃”在暗中捣鬼。
“脾主肌肉、四肢。”胡教授指出,我们的疲劳感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脾出现问题之后导致的。如果脾运行失常,气血就容易发生亏损,整个人感到四肢无力、浑身疲乏、懒洋洋的,不愿意动弹。
脾喜燥恶湿,脾气旺盛了才能够正常运转,让人体内得以水精四布,如果感到四肢沉重、关节疼痛,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脾虚导致人体湿气淤塞,把筋脉、关节和肌肉都堵住的结果。
“从中医脾胃湿热的角度分析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发现脾胃运化或许就是发病关键。”胡教授指出,脾胃运行不畅会导致人体湿浊内生,阻滞气机经络,从而产生肌体沉重的疲劳感,因此在治疗上,也应该尝试对脾胃进行调理,多用益气补虚的药物进行治疗,达到化湿、理气、通络的目的。
现在很多慢性疲劳患者是身体虚弱,就一味地进补,殊不知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脾健不在补贵在运,否则滋补太过不仅不利于疲劳治疗,反而会阻碍脾胃影响运化功能恢复甚至可能加重病情。”胡教授说。
我国岭南及浙江地区位于沿海地带,居民特别热衷进补,而且喜欢吃鱼虾等阴柔之物,因此往往是既虚又湿或者湿热的“混杂型”体质,这种湿热相关的慢性疲劳症尤忌以盲目进补的方式进行调理。
此外,胡教授还提醒,慢性疲劳综合征容易由饮食、起居和内伤七情等诱发或加重,除药物治疗外,还要注重饮食、起居和心理调节,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各派中医大咖“把脉”脾胃病防治
症状老不好得这样用药
除了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机制提出新解,来自全国多地的各派中医大咖还在会上分别从各自流派的经验出发对脾胃病诊治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并梳理了生活中脾胃病防治过程中的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松坡介绍了海派中医张氏内科在慢性胃病诊疗方面的经验。他指出,张氏内科讲究脾胃分治,脏腑不同、发病的阶段不同,症状不一样,相应的治疗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在治疗过程中,他曾经碰到过很多患者服药之后出现好转的迹象,但总是有一些症状持续难消,而这个时候医生就需要针对具体病症对症下药。以反酸为例,当患者说肚子好像有酸水,一定要问清楚怎样一种酸水——如果出现了酸水上泛,就要考虑是湿浊或是湿热偏;要是仅仅肚子里有酸感,发出酸水声,那就是阴血亏损的表现了。
此外,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军祥、苏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葛惠男、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显明还分别介绍了一代名医董建华教授、江苏吴门医派叶天士以及全国名老中医陆拯“五位议题辨治法”在脾胃病防治中的应用。
在下午的会议上,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钦丹萍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徐珊、宁波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医师王邦才还分别就脾胃疾病中毒性中药的应用、蒋文照医学传承、慢性泄泻等主题做了交流分享。
据了解,本次学术年会总计持续3天时间,14日还针对肠易激综合征、胃脘痛、泄泻、慢性胃炎等功能性胃肠病诊疗进展及中医诊治共识运用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