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20日开始,浙江省癌症中心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摸底调查。5分钟,20道题,帮助大众排除癌症防治方面的认识雷区。
今天下午,在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成立45周年庆祝活动暨学术会议上,浙江省癌症中心公布了调查结果:截至10月19日上午8:30,共收到2587份有效问卷,总体知晓率为78.4%,远远高于行动计划中提出的目标。
浙江在线记者了解到,浙江是全国第一个进行问卷调查并公布结果的省份,该结果将被纳入国家卫生计生委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数据之中。这是《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的重要部分,最终有助于国家制定防癌控癌的新策略。
老年人知晓率最高 女性略高于男性
浙江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肿瘤防治网络
调查结果显示,女性知晓率为78.7%,略高于男性的77.9%。医疗卫生行业的知晓率为84.6%,非医疗卫生行业的知晓率为76.3%。
按年龄分组来看,25岁以下的青少年知晓率最低,为73.9%;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知晓率最高,达到80.4%;25岁~44岁组和45岁~64岁组的知晓率分别为78.6%和78.2%。
此外,2017年吸烟率较2015年吸烟率下降2.0%,但仍达不到国家要求的3%,吸烟的防控形势仍然任重道远。
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浙江省癌症中心主任毛伟敏教授认为,浙江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一方面是因为浙江百姓拥有较强的健康意识,另一方面,这也得益于浙江健全的肿瘤防治网络,“浙江省癌症中心一直致力于肿瘤预防与控制工作,已在国内率先建立起癌症中心和完善的省市县肿瘤三级防治网络。”
据悉,目前浙江11个地级市均设有市级肿瘤防治机构,91个县区已有53个县区成立肿瘤防治办公室。
“希望到2030年,浙江省癌症5年生存率能提高到50%,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毛伟敏教授说。
“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患癌?
别吓自己了!病理才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一道题错误率最高,近七成人“中招”,仅有34.29%的人回答正确。
这道题为“关于癌症筛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癌症筛查不同于健康体检,是指在无症状的自然人群中,通过针对某种癌症的特异检查,以发现早期病人;B.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是癌症筛查的重要手段,肿瘤标志物一旦升高即提示患癌;C. 低剂量螺旋CT是肺癌筛查的最佳手段;D. 上消化道内镜病理活检是诊断食管癌和胃癌的金标准。”
正确答案是ACD,但不少人把B也选上了。
“肿瘤标志物”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体检时,做一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几乎已成“标配”。然而,一旦发现结果出现向上的箭头,很多人就会非常恐惧,以为癌症找上门了。
“肿瘤标志物高,并不一定就是得了肿瘤。”毛伟敏教授解释说,事实上,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的相符率并不高,而且,影响肿瘤标志物数值变化的因素比较多,炎症、创伤、饮食等都有可能导致数值升高。因此,肿瘤标志物只能用于肿瘤辅助诊断,并不足以作为筛查肿瘤“绝对权威”。目前,癌症诊断“金标准”依然是病理学检测依据。
那么,如果体检报告显示肿瘤标志物升高怎么办?
毛伟敏教授表示,正确的做法是进行动态化检查,一般情况下隔一个月或三个月去检测一次,排除一些误导因素,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
癌症已成可防可控的慢性病
家人得了癌症千万别隐瞒
“尽管浙江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全国,但死亡率却低于全国,中标死亡率于2006年出现下降拐点。”毛伟敏教授分析,这与浙江省相对发达的经济水平、较高的医疗水准、老百姓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有关。
毛伟敏教授指出,预防癌症有三个级别,越靠前效果越好。这三级预防分别是:一级预防,加强预防癌症的科普教育,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二级预防,提倡“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加强早中期癌症病人的综合有效治疗,提高生存率,减轻晚期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得了癌症,家属一定不要隐瞒患者。”毛伟敏教授再一次强调要重视癌症患者知情权。
“很多人觉得患者如果知道了病情,会受到很大的心理打击,所以采取各种方式隐瞒。实际上这些都是瞒不住的,从家人一些异常的举动中,患者都能猜到自己的病情。”毛伟敏教授表示,隐瞒病情可能带来很大弊端,有些家属为了不让患者知道病情,看病不敢带到肿瘤科去看,而是去看其他科,往往会耽误病情,“不同的医生理念可能有很大差别,所以一定要找对科室,尽早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癌症是完全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还有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命质量。
毛伟敏教授表示,从数据上看,肿瘤的死亡率与心脑血管疾病不相伯仲,但许多人患了高血压、糖尿病,依然笑呵呵地不当回事;一旦患了肿瘤,却万念俱灰。“其实,癌症并不意味着死亡,随着对癌症危险因素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而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