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是第10个“国际护胃日”,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张烁副主任医师在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时提醒,“胃”是人体健康的基础,良好的胃口才能保证健康的身体。
平时一定要学会“爱胃、护胃、治胃”,并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警惕胃癌找上门。
16岁高中生胃癌晚期,是什么让花季少年染癌魔?
年仅50岁的周阿姨(化名)是杭城某高校的老师,也是一名老胃病患者。平时除了偶尔会有恶心、胃酸外,并无其他不适。
可去年底,因为“腹胀、打嗝、上腹部不适”等来到医院检查,却被发现患上了胃癌。
“周阿姨患的是一种‘高级别瘤变’,而且处于胃癌的早期。”张烁主任说,非常幸运。经过内镜微创手术后,目前,周阿姨身体恢复的很好,胃口也在逐渐恢复中,基本可以确认治疗痊愈。
如果说,周阿姨还算是中年人患了癌,年仅16岁的高中生小龚被查出胃癌,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
正在读高一的小龚身体一直都很好,就因为“胃口不好、胃不舒服”,吃了一段时间的药之后,没有效果,在父母的陪伴下来浙江省中医院就诊。
胃癌!而且是晚期!检查结果,让全家人震惊。
之后,虽然经过内镜微创治疗后,小龚已处于康复期。可小小年纪,就患上了胃癌,还是很多人唏嘘不已!
危机!每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据最新中国居民健康白皮书显示,胃癌是我国居民的肿瘤“大户”,发病率占全世界的42%左右,患者人数占所有肿瘤人数的1/4之多,其中占男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按照人数计算,平均每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年轻人患胃病、胃癌人数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胃癌发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门诊上,我们经常有接到一些三十四岁的年轻患者,就因为一次偶尔的胃部不舒服,来医院检查。结果被‘意外’被确诊为胃癌。”张烁主任提醒说。
“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的保健意识在逐渐增强,不少胃病患者,开始意识到并发症的危害,坚持每年来医院做一次胃镜检查。结果发现,这部分人的胃癌发病率的确偏低的。”张烁主任说。
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胃癌发病率更低
和所有的疾病一样,胃癌的早期发现非常关键。
张烁主任告诉记者,研究显示:胃癌早期发现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0%左右,甚至更高;而一旦等发生了淋巴结转移后,无论何种治疗方式,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20%左右,可谓差别巨大。
但有一点,已经得到证实,那就是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的人群,其胃癌发病率是偏低的。
“不要担心疑神疑鬼,只要感觉胃部不舒服,就要及时来医院就诊。”张烁主任提醒说,尤其一些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更要注意按时回访,并跟自己的主治医生保持沟通。
目前,胃癌的早期确诊,一般会有以下3种手段:第一种是,幽门螺杆菌检查,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病率关系密切;第二种是,患者血液中的胃蛋白酶原检查;第三种是,胃镜检查。
再结合相应的病理学、影像学的检查都可以确诊,并为制订有效、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打下基础。
张烁主任分析说,胃癌的发病率原因,虽然并不是特别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年轻人工作、学习压力大,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都是患癌的因素之一。而且有家族史的人患病的概率也会更大。
胃癌防治从“爱胃、护胃”开始
中医上讲,脾胃为人体生化之源,所以胃癌发病和饮食关系密切。
首先,要注意饮食护胃。现代人由于生活压力大及饮食习惯不好,如不按时进食、喜欢吃辛辣食物、喝酒抽烟严重,加班熬夜较多等,造成胃病高发。
其次,避免滥用药物伤胃。滥用一些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比如一些甾醇类止痛药等,同时有很大一部分人出现胃部不适时乱用胃药,造成胃病反复。
第三,警惕幽门螺杆菌。胃幽门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也是引发胃癌的危险因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避免感染家人,最好采取分餐制和餐具消毒的方法。
浙江省中医院国家级重点专科消化内科在胃癌治疗方面形成了完整、个性化的护胃、养胃、治胃体系。
首先,胃病患者和普通人群,日常可在医院的“治未病”中心调理脾胃,养胃、护胃。更有消化内外科专家随时对已经发生的胃病保驾护航;
如果不幸患了胃癌,医院学科带头人吕宾、程向东等一大批专家团队会及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病理科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影像科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
22位专家,100个专家号……
“爱胃、护胃、治胃”,4月6日浙江省中医院等你来约
在4月9日第10个“国际护胃日”来临之际,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联合消化外科将于4月6日-10日,举办“爱胃护胃在省中”大型义诊活动。
“爱胃周”活动时间流程:
启动仪式:4月6日上午9:00;
活动地点:浙江省中医院住院部一楼“仁和广场”;
活动时间:自4月6日~10日,共提供100个(每天20个)免费专家号。
专家阵容: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消化学科专家吕宾教授,副院长、胃肠外科程向东教授领衔22位副高以上消化学科中西医专家团队;
咨询内容:有关消化、胃肠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