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医师当天下午3点前便要赶回杭州值班,不得不赶在8:00先行于专家志愿者队一步,但他不放心,还是起了早去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查房。
说到因外伤造成肝破裂的患者高先生的手术,县人民医院负责人坦言,这个手术的意义不仅在于使患者转危为安,也是“手术演示”,有利于提高县医院医生们的诊治水平。
2013年,浙江省开始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程,要求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人才下沉,提升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率。丽水景宁是我省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不断改善“畬乡”的医疗服务质量,就是“双下沉”承担的重任。而省级医学专家志愿“下沉” “执业”基层活动应是其有效的补充和完善。
10月23至25日,来自6家省级医院的浙江省医师协会的医学专家志愿者队的10位专家,赶赴丽水景宁,开展基层集中现场义诊和卫生调研活动。
联合义诊:方便特殊人群“家门口”看省城专家
景宁地处丽水山区,患病的老人及残障人士等要去大城市看病非常困难。10月23日下午,专家志愿者团队首次特别开展针对残障人士、贫困人员及孤寡老人(失独家庭)的多学科联合义诊(包括了老年、全科、中医、康复、药学及相关专科等)。
首创的这种服务模式,旨在让他们能够在“家门口”不但能看省城名专家,还享受在省城也难得的高效“豪华”服务。
在当地“凤凰爱心协会”志愿者的引导、协调和方言“翻译”下,一下午的医疗咨询、诊病治病工作井然有序。
“医生,我肾不好,每天一滴尿没有,做血透已经2年多了,现在身体越来越差,什么活都不能干,全靠弟弟一家帮助我……现在出现全身疼痛”义诊结束前,诊室来了一位面色憔悴的患者。
这位患者姓余,家住景宁县郊区,因为腿脚不便始终没出县城看病。听社区工作人员说县医院来了省级专家义诊,便在弟弟的陪同下前来咨询。
各位专家讨论后得出一致结论,余先生之所以浑身发痛,其实是尿毒症的并发症,鉴于其还年轻,医生们建议他选择肾移植。
24日下午,相关多学科专家又会同当地义工专程联合走访畬乡百岁老人并慰问畬族文化传承人,以“助健康”践行畬乡敬老爱老和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理念。
以点带面:以需求为导向坚持基层扶持“白+黑”
“从杭州去一趟景宁很难得。”省医师协会专家志愿者队黄炜队长告诉记者,估摸着3天时间,除去来回车程10个小时,真正能为景宁人民做点实事也就2天了。
因此,虽是专家志愿者团队首次“进军”民族地区,此次医疗扶持活动延续了以往的“白+黑”模式。也就是在白天紧锣密鼓的工作安排下,利用晚间休息时间为当地乡村责任医生及县级医务人员分别作继续教育讲座和学术讲座。浙江医院老年病专家历朝喜的《老年人慢病管理》和省儿童医院儿科专家袁天明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尤受乡村医生们好评。
在“畲乡”百姓的概念中,中医药是“价廉物美”的。因此,面向景宁各乡镇、社区及单位健康行政管理人员的大健康管理——省同德医院中医专家吴欣的讲座《中医与科学养生》就此被安排。
此外,根据基层对医疗需求反馈,并经医学专家团队分析设计,省邵逸夫医院药学专家沈丽蓉的学术讲座《临床用药安全与规范》和浙二医院重症医学专家胡颖红的学术讲座《重症医学指南与脓毒血症治进展》备受重视,意将最新理念、新技术普及到基层医务人员。
授人以渔:“带教式”查房结合“团队式”就诊
在景宁,不少年轻人都外出工作,因此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就占据了约20%。
结合因老龄化问题引发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在景宁过于普遍的现状,专家志愿者队的成员们采用“团队式”就诊模式。鹤溪县的蓝大伯就作为病例较为典型的“种子选手”,参加了此次糖尿病“团队式”就诊。
浙江医院中美糖尿病中心内分泌专家黄虹医生就诊现场
68岁的“老糖友”蓝大伯身患糖尿病已经两年有余,自从天气有点儿凉下来后就喜欢一项传统的养生方式——泡脚。可是这一泡就泡出了问题,不但出现脚蜕皮,还化脓流水,去景宁县人民医院一看,已经得了糖尿病足。
黄虹医师便以此为例,告诉糖尿病病友们,为了自己的足部健康,应该多检查足和下肢,看看是否有创伤、感染等症状。
代表性患者逐个简单问诊、诊疗方案、健康宣教、医师互动等,因提前掌握病患资料,“团队式”就诊过程紧凑而高效,带来了慢病管理的新模式。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合“团队式”就诊,妇科专家王建华、儿科专家袁天明和重症医学专家胡颖红主导的“带教式”查房则是有效提高基层医生诊治能力的全新模式——即对本专业代表性或典型性病例及疑难病种联合会诊讨论等。
查房过程中,省立同德医院耳鼻咽喉科专家熊高云就碰到一位78岁的高龄患者。经仔细检查,发现其实副鼻窦发生占位性病变,且处在颅内危险三角区。保守治疗无用、而手术风险又高,熊医师建议通过微创治疗手段,减小患者风险。10月24日下午,微创手术演示顺利进行,患者及时得到了治疗。
资源整合:接地气+可持续开创“下沉”4.0时代
对医学专家志愿者团队来说,像这次的下基层扶持活动——为配合“双下沉、两提升”工程、该队发起“2015年省级医学专家志愿服务基层”已经是第8次,共有超过百多人次的专家放弃休息、志愿“下沉”基层,“带教式”查房、“团队式”就诊、“焦点”论证等服务模式屡试不爽……浙山浙水、省内省外,从海岛到山区、从边远贫困地区到都市弱势群体,留下他们辛勤的足迹和无悔的汗水。
国内最早、成立于2008年,并由各大省级医院专家组成的医学专家志愿者队以“公益、服务、奉献”为宗旨,发挥和整合各大医院优势和资源、打造省级医学专家公益服务平台,服务社会。这是加强和改善卫生服务新的探索与尝试,是其他医疗服务有益的补充和完善。
坚持以“好事做实、实事做好”为原则,在队长黄炜主任医师看来,从成立至今该队基层医疗扶持大致经历了四个时代及版本:从1.0版本、2.0版本、3.0版本到目前4.0版本——即分层、复合、全程扶持服务体系,开创“接地气”、可持续、生态性的新模式,根据基层需求整合最优化、多学科的医疗资源;并在设计调度以时间、地域灵活有弹性;按每次“下沉”行动前后的需求反馈、调研结果不断滚动进行;以及还将融入“+互联网”概念等。
医学是最充满人文精神的事业,是最富有志愿者精神的职业。黄炜队长认为,医学专家们志愿“下沉”、“执业”基层,需要长期坚持,值得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