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模式医改进入深水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
1、医疗资源“双下沉”:基层分级诊疗、远程诊疗发展空间大
点评:作为医改浙江模式最重要的抓手,“双下沉、两提升”不仅治标也治本。
作为全国医改的重要探索模式,“双下沉、两提升”不仅是医疗资源再分配的过程,其实也是通过资源分配倒过来重塑就诊流程。用更近、更快、更贴心的基层医疗服务让大医院的“等等等”模式改变,不仅把专家从三甲医院的诊室、手术室送到山村海岛的村民家、卫生院,也让年轻的医护们能从基层的病情里感受到为医者的职业成就感。
输送下去的优质医疗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基层提升服务质量,更可以通过缩短就诊时间实现更好的病情诊治。除了亲力亲为手把手地输血,利用互联网手段进行有效的远程诊疗,通过医-医的联系,一方面提高了基层病情处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医生培训的手段。
2、医保让“天价药”降价,取消医保定点审批加速洗牌
点评:医保政策在深化医改中至关重要,对无法充分竞争的廉价药、垄断救命药以政府谈判的方式保障供应,并逐步纳入医保,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患者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提升中获得了真正的实惠。
取消医保定点(药店)审批是简政放权,对于整个医药行业、保险行业来说,则是一次新机遇。放开药品零售意味着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下自由竞争、优胜劣汰。
过去,医保定点是许多中小药店营业额的保证,虽然他们规模不大、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但依然活得很滋润。而今后,他们只能靠自身能力吸引到客户,良好的管理服务,优良的医疗队伍才是关键,有利于消费者得到更好的医药服务。
3、医药“三圈环流”新平台,比淘宝更牛
点评:新药改“三圈环流”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药械交易的“淘宝”,更是把医药采购这块“讳莫如深”的环节放在了阳光下。
“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总会少些阴影”,本次新药改最大的创新在于将原先的信息公布平台改造升级成真正生态化的功能性平台——通过云数据让药品使用分析有了更权威的出处;而创新的设立结算账户,一方面以政府权威监督药品的B端交易,也让C端的患者不会因为机构的“拖欠药费”而无药可用。
针对药品采购清单,平台坚持一年一调;医保支付在药改中的杠杆作用将愈加凸显,元旦起执行的新医保支付标准无疑将成为每年一次的“规律药改”。
如果说2015年各地卓有成效的药价谈判是治了高药价的“标”,那么这个“三圈环流”的药械采购新平台则是要治高药价的“本”。
公立医院信息化“极速前进”:医联体云平台、更深入的合作办医
1、医联体+云平台:庞大却灵活的“大白”
点评:
2015世界互联网大会,习大大在演讲中肯定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作为互联网实践最活跃的浙江,互联网医疗更是勇立潮头。
浙大一院实现了通过“云病理”诊断平台,基层医院的病理报告几分钟内就能得到省城甚至国际专家的会诊。浙医二院作为远程医疗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推出全方位智慧医疗,通过“网络医院”的形式来管理所有的分院和协作医院。浙大邵逸夫医院“健康云平台”计划,突破了“互联网+医生”及“互联网+单一医院”的模式,意图打造一个可容纳各级医疗机构的O2O移动医疗平台。省中医院则成立了21家单位加盟的浙江最大的中医医联体“省中医院医疗云平台”。
这些大型公立综合三甲实体医院都在以“医联体+云平台”形式纷纷拥抱互联网,让互联网医疗不再仅限于抽象的概念,而是把互联网+大健康的图景真正落实,真正走进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2、合作办医的新模式
从扶持、托管医院到共建新院,三个阶段,三种模式并存。
省立同德扶持海宁市中医院
省人民托管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浙医二院与建德市一医院共建“浙西国际心脏中心”
点评:
“三级医院水泄不通、基层医院门可罗雀”,这是国内大多数医院的真实写照。大量患者涌到三甲医院就诊,医院超负荷运转,医疗服务跟不上,最终导致患者、医生都不满意。如何改变,引导患者有序就医,让医疗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浙江省以两年多的分级诊疗经验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对口扶持—共建科室—全面托管,浙江省医疗资源“双下沉”逐步深化。对口支援和扶持:省市医院派出医生到基层医院;共建科室:从派出单个医生扶持上升为科室层面的合作,省级医院与基层医院科室进一步合作,并签下责任书,明确提升目标;全面托管:基层医院不仅医疗技术由省级医院负责,院长也由省级医院任命派驻,从医技到管理全面紧密合作。
吸引患者本地就诊,最重要的无疑是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除了医疗机构的环境、设备等硬件,管理、医技水平等软件才是根本。
多物种的新型产业环境:社会力量的新生态
1、互联网+参与到产业的各个环节
点评:虽然今年的互联网大会上,马云没有像去年那样预言未来医生会失业,但互联网+的医疗却在2015年有了极大的丰富——随着政策环境的松动,医疗健康的各个环节各种力量如春草般发芽冒尖,渗透到了各个环节,而这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也在为我们未来的医疗服务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从漏夜排队挂号到手机点点预约,智能化的移动端挂号让医院的门诊大厅也多了“机器”少了窗口;原本托熟人找关系塞红包地找专家,也在各种网站、APP上实现了轻松转诊;而医生们的就诊方式也被互联网的各种辅助产品包围:病患管理、患者教育、双向转诊、继续教育……而在未来,从决定从事医疗健康行业那一刻开始,就会有一大堆的互联网产品可以辅助你的职业成长之路——希望互联网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医生。
2、社会力量办医更多元化
点评:要说2015年的杭州哪两家医院最受关注,丁香医生诊所和浙大国际医院一定位列榜中。一个是从互联网上走到现实里的丁香园的第一家诊所,另一个是李兰娟、郑树森两位院士二次创业的高规格综合医院,虽然起点不尽相同但对浙江的意义都很巨大。
社会化办医不再停留在民营医院“乱收费”、“莆田系”、“男女专科不孕不育”的泥沼里,贴心亲民、高大上国际化的医院诊所也是社会资本在探索的方向。而医师多点执业、医生集团的条件也为这些社会力量办医提供了更好的资源。
医疗+移动刚刚开始,一般医疗行业10年才会有一次升级,而现在就是这个升级窗口。当我们有了更多的就医选择时,这种通过需求自动分诊的方式提供的是更灵活、宽松的就医体验,这样的分诊是政府不可能做到的,但是生态化的社会办医力量可以提供。
3、产业信息更专业化、扁平化
点评:当医疗健康行业人人都在呼吁数据公开、呼吁电子病历等健康数据的共享联通时,医疗健康行业信息在2015年的专业化亦成为业界追捧的热点。从已经有数十年运营经验的丁香园,到今年风投很健的医学界,就连长三角最著名的中欧商学院也将在2016年开始智慧医疗创业的研修班。如何把握行业动向,在庞大的医健行业结合自身资源找到创业方向,不仅让不少想创业的医生跃跃欲试,也让资本市场对“产业信息”有所垂青。
物质、能量、信息,是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信息的不对称养活了这世界上太多的人,而对于医健行业来说,专业信息不仅意味着财富,更意味着生命——最新技术的研究发现会挽救生命、提高治疗效果,专业有效的继续教育体系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而更多新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上的实践也将反过来推动新技术的进步。
所以我们需要更专业、更扁平化的产业信息,不仅让信息大爆炸,更要让医健信息有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