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这个病十分“隐蔽”,国内被漏诊、误诊的患者至少数以百万计,就连院士都曾多次被误诊为哮喘,甚至还被开出过“病危通知书”。
饱受干咳折磨3年,一句话没说完就要咳几声
衢州的张大伯50多岁,身体一直不错。不过,大约从三四年前开始,他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咳嗽症状,偶尔还伴有反酸。他说一开始也没当回事,不就是咳嗽吗,吃坏了,感冒了,谁还不咳几下。
没想到,咳嗽越来越严重。“最开始是偶尔嗓子难受,干咳。后来就像上瘾了,不咳不舒服。”到最后,张大伯一天到晚时不时地都要咳,有时候一句话没说完就得咳几下,有时还会咳出黄色的痰。“这样还怎么干活啊,聊天都难受,晚上也睡不好。”
到医院一查,是咽炎。用了消炎的药,炎症是控制了,但咳嗽仍然止不住。几年来,张大伯也跑了不少医院,但对咳嗽均束手无策。直到半年前,张大伯辗转找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微创外科王知非主任医师。
王知非为张大伯做了“食管24小时pH监测”,非常明确地诊断为“胃食管反流”。服用相应的制酸药(中和胃酸的药物)后,张大伯症状有所减轻,但咳嗽并没完全消除。最终,张大伯接受了微创手术,没想到第二天咳嗽就止住了。现在,张大伯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放声说话了。

易被误诊为哮喘、难治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
“胃食管反流”究竟是个什么病?为什么那么多医院、医生都诊断不出来呢?
其实这个病的病因很简单,王知非解释,就是胃里的食物、胃酸倒流出来,逆流进入食道、咽喉、口腔、鼻腔等,引起黏膜损伤,典型症状是反酸和烧心。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呕吐时的反酸感。
很多人就诧异了,反酸这么明显的症状怎么还会漏诊、误诊呢?
如果患者有反酸和烧心的症状,当然不会误诊。但很多患者却表现为各种非典型症状,这在国外也是比较新的观点,国内医生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漏诊、误诊还真不少。“由于胃食管结合部‘阀门’的个体差异,很多患者反流上来的不一定是液态的胃液,也可以表现为气体,反流的量也可以很少,人体没有明显的反酸感,但同样会对食管甚至口腔、鼻腔等器官造成损伤。”
咳嗽、喉炎、咽炎、龋齿、鼻窦炎、中耳炎……王知非说,这些症状都是表象,很多患者因此被诊断为哮喘、难治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等,但由于没能找到真正的病因,结果只能是久治不愈。
院士都曾6次被误诊
“胃食管反流”最著名的误诊病例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先后6次被误诊成鼻炎、哮喘,甚至还被开出了“病危通知书”。
王知非说,汪忠镐院士原本研究血管外科,曾工作于北京协和医院、安贞医院等国内顶级医院。汪院士患有严重咳嗽,被诊断为哮喘,曾多次出现发作性严重呼吸困难,其中5次被送往医院抢救。某次在美国学术交流时,汪院士仍咳嗽不断,经一位外国学者的友情提示,让他想到自己很可能属于胃食管反流。
而后“食管24小时pH监测”的结果证实了猜测。汪院士终于明白,困扰自己的致命性呼吸困难是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一种最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喉痉挛。通过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后,“哮喘”症状很快消失了。病愈后,汪忠镐院士牵头于北京第二炮兵总医院建立国内第一个胃食管反流病中心。
王知非提醒:胃食管反流不仅会导致反酸和烧心,还会引发食管外的这些隐蔽症状,长期灼烧食道还可能诱发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