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一喜讯很快传遍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和临床营养科的医护圈。要知道,为了能和正常人一样吃喝拉撒,小毛有多不容易,爱他的亲人和医生护士们足足努力了4个月!

小毛出生在2015年10月28日,当时体重3.4kg,来到这个世界两天后便因为“腹胀呕吐”住进了当地医院。因患肠梗阻,术后的小毛肠子只有60cm了,大概是正常宝宝的1/5。
“去年年底,我家宝宝又出现同样的症状,但那次对症治了两天都不见好,我们都急死了。”小毛的妈妈说,12月25日,孩子被送到了浙大儿院普外科腔镜中心开始治疗。
孩子病情不见好,宝妈心里苦
“这样看着他受苦,我真的好难受!”
“送来的时候情况不太好,反复腹胀呕吐,因为难喂养体重增长也比较缓慢,还出现了重度营养不良。”当时浙大儿院普外科高志刚副主任已经为小毛进行了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但情况不乐观。
会不会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真菌感染了呢?反复研究病例后,高志刚和熊启星主任医师不排除这个可能,随后检查结果验证了他们的判断——粪便检查中发现真菌孢子,血培养中发现白假丝酵母菌。4天后,小毛的感染得到了控制。
这还没完!“尽管经过了抗感染治疗,孩子仍然是重度营养不良、肠道功能差、肠内营养供养困难的状态,体重只有4.47kg。”
高志刚请来了临床营养科马鸣副主任会诊,马主任的建议是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但因为营养状况差,接受肠外营养的小毛肠梗阻没有明显改善,还经常出现发热。
“这样看着他一直受苦,我真的快坚持不下去了。”小毛的妈妈心疼又绝望,有点想放弃进一步治疗,儿院的医生们不想放弃,“再试试吧”。
小肠再次截掉一段后,腹胀呕吐变成了腹泻
要不要放弃?还好没放弃!
2016年1月19日,小毛再次进行了手术,由高志刚亲自主刀。为了尽量保留剩余的小肠,医生们仔细松解孩子腹腔内广泛粘连的肠管,并在回肠和盲肠交接处发现了吻合口狭窄。
“发现这个情况后,我们决定切除一段小肠,再做一次肠吻合。”术后,小毛的肠道逐渐恢复通畅,短肠综合症的症状却出现了——原来的腹胀呕吐,变成了腹泻,每天经过鼻胃管摄入多少营养,基本就从肛门排出多少绿色稀水便。
和正常宝宝一样排便,对小毛来说太奢侈了!
因为体重无法增长,小毛仍然需要静脉通路补充营养液,但不同类型的静脉通路又多次被无奈拔除、重置……看着孩子这样捣腾,高志刚等医生看出了小毛家长心里想放弃治疗的念头,“再坚持一下,孩子有希望的,都经历这么多了,现在放弃太可惜了!”
“我没想到医生们这么坚持,真的很感动、感恩。”小毛妈妈坦言,之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小毛,她和孩子的奶奶、外婆三班倒轮换看护孩子。
在细致治疗的基础上,小毛的家长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因为孩子排便又稀次数又频繁,为了准确记录每次排便重量,三人需要频繁地称重尿不湿,还要防止潮湿的肛周皮肤出现感染,频繁地清洗屁股保持干燥清洁……
这样的辛苦持续到2016年2月底,小毛的肠道功能终于重新建立,排便量也逐渐从每天400毫升左右减少到150毫升!令人欣喜的是,经过肠道摄入小毛体内的奶量也在稳步增加。
之后的情况也就“一路通畅”啦——3月18日,小毛拔除了鼻胃管,和正常孩子一样开始喝奶,这个气息奄奄的小家伙也渐渐变得白白胖胖,直到3月23日,顺利出院!
“几次三番想放弃,还好没有放弃!不然会后悔一辈子!”小毛的妈妈感慨道,4个月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之后她坚强的宝宝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快乐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