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医院针灸科吴金星副主任中医师告诉记者,夏天的主要致病原因是暑邪,其致病能力很强,侵入人体后首先是消耗人体的元气。因此,夏季当祛暑为第一要务,祛暑又当补元气为先。

小满养生应暑而为
《黄帝内经》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所以暑邪伤人,大多是免疫力下降,即中医所说的元气不足。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神疲乏力、不思饮食、口渴、发热、汗多等所谓“疰夏”症状。
因此,夏季祛暑当先补元气。吴金星医师说,补气首选人参,因为“人参味甘、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养心安神”。但人参性偏温,容易上火,所以可选择温性偏小的生晒参、党参或太子参,一般剂量3-6克,每天开水泡,代茶饮即可。
要特别关注的是,女性患者尤其是伴有诸如乳腺增生、反复口腔溃疡、上热下寒体质者,可以人参叶代替,或酌情加鲜石斛、薄荷、白菊花。湿重者加扁豆花、厚朴花和陈皮之类。
当然,生活起居方面应晚些睡觉、早些起身、午间小憩,以尽量顺应夏季暑湿自然之道。对于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学习压力大、运动偏少,表现出心烦易怒,头昏脑胀、精神不振、睡眠不佳等症状的人,建议早睡早起,并坚持每天运动,如散步、慢跑、缓慢登山和太极拳等,以出汗为度,但切忌淋漓大汗,否则气随汗脱,更易伤津耗气,过犹不及。
防暑更要养阳 “神补”更重要
吴金星医师说,夏季又闷热又潮湿,很多人喜欢开空调、喝凉茶,恣食生冷、冰镇饮料来防暑避暑。这样的行为虽说暑气暂时退了,但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被克伐削弱了许多。
《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主要是为了秋冬有足够的阳气抵御寒冷。如果夏季一味防暑抗暑,阳气不足,又该拿什么抵御秋冬的寒邪?因此,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醋泡嫩姜、生姜红糖代茶饮均是夏日选择的养阳好方法。
另外,焦虑烦恼、心神涣散(心太乱)才是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所在,也是疾病丛生的根源所在。药补、食补都不如神补。《黄帝内经》有载“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那如何神补?
一是提高睡眠质量,如《老老恒言》中所说:“入寝时,将一切营为计虑,举念即除,渐除渐少,渐少渐无,自然可得安眠。”其次,则是禅坐养生。惟有真正的静心才是夏季养生的关键,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当然静心更是养生之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