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下午,由杭州市卫生计生委主办的“立足岗位作贡献,青春立功G20”优秀青年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召开。
8位来自杭州卫生计生系统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青年医生,与大家分享身边人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他们是杭州“卫计人”救死扶伤、妙手回春、敢于攻坚的缩影,也是不断前行的力量。

他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每年一到夏天,彭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波医师的诊室就总是会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甜香。这是周医生长期以来诊疗服务的一位老病友,每到夏天就会送来的“白兰花”香味。至今,老人家还会记得,周波医师待她如母般的呵护与照顾。
2015年冬天,杭州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雪,给大家的出行造成了非常大的不便。一位老人家因为中风长期卧床在家,患上了严重的褥疮,痛苦不已。周医生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冒着风雪赶到老人家里,为老人查看病情,当看到老人褥疮仅需要每天换药时,他长舒了一口气。
自此以后,他每天下班都准时来到老人家里,为老人精心换药,每次都要花上近一个小时时间,连休息天也没落下过。极端的天气给周医师出诊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为家住得远,有时骑车到家就已经晚上9点多了,冻僵了的手拿着钥匙却愣是打不开这回家的门,而这一坚持就是整整两个月。
经过两个月的精心治疗,换来的是老人的褥疮痊愈和家属的欣喜与感激,而周医师只是腼腆的挥着长满冻疮的手说:“没事,才两个月,都是应该的,应该的”。

他说,生命,就是与时间争分夺秒
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赵雪来说,没有任何比赛的激烈程度是能与抢救室里的生死一线相提并论的。因为对他而言,较量的是生死,谁先触碰到疾病的真相,谁才能赢得生命。
2014年的一个普通日子,120救护车的警鸣再次充斥了整个抢救室,一名40岁左右在家中突发心跳骤停的男子被抬进来。凝重的气氛带来了片刻的宁静,以赵雪为首的4名医生迅速组织起CRP救治团队,轮流给患者进行胸外按压。
汗水一滴一滴地流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负责胸外按压的4位医生早已衣衫湿透,眼镜更是伴着汗珠,从鼻梁滑到了鼻尖,可他们都不敢扶一下,生怕这扶镜的瞬间,会左右患者的生与死。这时,抢救室里只听到护士执行医嘱时的复述和胸外按压的声音。
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一放入了抢救室,就会变得具体而紧凑,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医嘱的执行都涉及到了分秒,唯有这样的训练有素,才能对抗死神的纠缠,才有了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资本。
终于,在抢救了将近50分钟以后,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赵医生深锁的眉头稍稍舒展开来,随即将患者送入EICU继续治疗。对他来说,任何一个生命都不可以被放弃。

她说,我怕,但我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我没病,你们是不是想害我,在我的饭菜里下毒了,在我家装监视器,天天跟踪我。都别过来,信不信我割下去了”。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精神科,一名患者趁护士不注意,从衣服里拿出了一把瑞士军刀,将刀横在了护士的脖子上。
“小周,你还认识我吗,以前你在这儿,我给你喂过饭。”重症精神科的护士长王建女轻声道,这样的场面她已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
“我记得你,你是护士长。”“记得就好,小周你之前还说我们是朋友呢,今天怎么情绪这么激动,发生什么事了,来和我说说。”
“没什么好说的,护士长,我没病!我要出院!都是他们想要害我!”
“别害怕,小周,我相信你说的话,你先别激动。我们这里是安全的,出院的事情我们可以坐下来商量,来,把刀慢慢地递给我。”护士长一边稳住患者的情绪,一边缓缓地移动到了小周面前,迅速地接过他手中的利器,然后紧紧地抓住小周的手,一把将劫持的护士推到一旁,同时向周围的工作人员使眼色,成功将这位冲动患者安置妥当。
这一系列反映,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家不禁问:“当时你怕吗?”她回答:“怎么会不怕,当时我的手心一直冒着冷汗呢,但是想到他可能伤害到周围的人,我的同事、患者,我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他说,因为是医生,所以更加明白牺牲小我的意义
姚勇伟,是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2015年,杭州市卫生计生委与青海省海西州蒙古族和藏族自治区的德令哈市建立了帮扶关系,需要医院派员到德令哈市中医院进行医疗帮扶工作。此时,姚勇伟手头正忙着课题结题、忙着签证准备出国学习。

一道支援西北、医疗帮扶任务的下达,姚勇伟立刻暂停手中事务,第一时间向医院提出申请。2015年7月18日,他和区医院的两名同志一起出发前往2000多公里外的德令哈市。德令哈市地处青海省的西北部,是整个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地方。由于高原反应,姚勇伟靠着吸氧熬过了第一夜。第二天,在严重头疼,胸闷气促的情况下他还是坚持进行医疗帮扶活动。
短短的一个月,他的足迹踏遍了德令哈市下属所有的镇卫生院。在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漠,最远的距离竟达近百公里。他和同事们每天忙碌奔波,他们的到来,受到了当地基层医务人员和牧民的热烈欢迎,前来参加就诊的牧民络绎不绝。
帮扶结束的时候,尽管他们黑了、瘦了,但是他们却收获了当地人民的满满谢意,收获了当地医务人员的满满情谊,带回了象征友谊的洁白的哈达。
他说,做这些就因为我们是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