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疗类美剧大热,其中不乏直升机运载病人穿过广厦直达医院的场面。如今,空中救援已从电视走进了现实。
9日上午8点,一架救援直升机在短暂盘旋后平稳降落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急诊中心广场上,患者随即被送往急诊室。
记者了解到,患者李某某,今年40岁,本是一名厨师。三年前因车祸导致颅脑损伤,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多次气管插管使他的气管变得狭窄并长出许多小肉芽,急需手术进一步治疗。而基层医院不具备开展这项手术的能力,当地医院与邵逸夫医院联系转运救治。
上午6点左右,直升机从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起飞,一小时后到达浙江大学明州医院,接上患者后飞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
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医疗副院长兼急诊科主任周道扬介绍,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的停机坪设在离急救中心仅20米,接到市急救中心抢救电话时,医院就开启了绿色急救通道,做好准备工作,以最快速度介入治疗。
“如果走地面道路,从杭州到宁波单程至少需两个半小时,若遇上堵车,时间更不可控,空中120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周道扬说,“更重要的是,空中120非常平稳,为患者转院减小了风险。”
周道扬是第一次随直升机飞行,他最大的感触就是快和稳。“原本最担心的是转运途中颠簸,造成患者呛咳,从而导致气道堵塞,没想到一路平稳,患者也没有出现异常。”周道扬直言,比坐在救护车里舒服多了。
据了解,这架24小时待命的直升机,型号为“阿克斯特-AW119”,内有专门的担架放置区域,可以平躺身高1.85米以内的病人。它的救援半径为150公里,时速220公里/小时,自带供氧系统和支架,除颤仪、呼吸机、吸痰机等急救设备。接到空中急救中心急救任务后,能够随时搭载医护人员奔赴抢救第一线。
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利民告诉记者,空中救援,除了在需要与时间赛跑的突发事件急救中发挥作用,还为医疗转运创造更加安全、平稳的环境,“通过医疗专用直升机将病情加重的患者送往上级医院,或运送医疗专家到达下级医院进行会诊服务,为实现市县级医院与省级医院间的双向转诊开辟了新的渠道。”
刘利民表示,快速的航空救援不仅有利于医疗资源下沉,实现高、中、低医疗结构的医联体形成,还能更好地发挥医联体的作用,使设备、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高度共享,让老百姓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以患者为中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空中救援会成为常态。”
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说:“结合航空、医疗、交通、消防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建立起陆空一体化急救网络,实现省内黄金一小时急救,真正发挥飞机急救的作用,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这也是邵逸夫医院着力打造“空中救援基地医院”的初衷。
记者自金汇通航获悉,目前,普通市民使用“阿克斯特-AW119”的费用是4万元/小时,成为会员后可享受免费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