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么一种神奇的方法能够打通你的“任督”二脉,虽不能带来什么武林绝学,但想要舒经活络那也是分分钟的事。而且听说三伏天冬病夏治的时候尝试,效果最好,它就是传说中的“督脉灸”了。
立秋已过,不知不觉间,“三伏天”已经逐渐走向末伏,踩着冬病夏治的尾巴,这两天还是有不少人来到浙江省中山医院针灸科来体验这种神奇的“灸法”。
这个灸疗方法不一般
它在你的“阳脉之海”上做文章
沿着背部的脊椎线,洒下少许褐色的中药粉,再将生姜或蒜末堆垛成厚实的药物基座,在上头用攒搓好的艾绒垒出长蛇形状,用长香或是打火机把“长蛇”点燃,艾绒燃完一壮再次更换,反复3次,一次治疗时间约2个小时。这样一套程序下来,你就算是体验了一趟传说中的“督脉灸”了。
督脉灸因为形似长蛇,也被称作“长蛇灸”。灸疗时,深绿色的艾绒上下黏连,匍匐在黄色的生姜底座上,随着文火燎烧,慢慢变黑化炭,坚挺的“长蛇”开始迂软,体内的经络随之通畅,而这说明你的“督脉”开始打开了。
督脉灸以在背部督脉位置做灸法得名。所谓督脉,即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沿脊椎上行的一脉,属奇经八脉之一,为人体中央贯彻上下之脉。中医称之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功效。
“三伏天暑气正旺,人体阳气也最盛,趁着暑热以药物铺灸的形式刺激背部督脉、督络,具有强壮真元,祛邪扶正的功效。”省中山医院针灸科医生李邦伟介绍。
在灸疗过程中使用的大多都是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药物。最先洒下的药粉具有补益阳气的功效,而随后用量较大的生姜和艾绒也都具有提升阳气,温经活络的作用。
“原来以大蒜为介质进行督灸,因大蒜刺激性较强,灸完多会在施灸部位出现水泡,通过不断改进,以生姜代替大蒜,并对药物进行调整,现能做到发泡可控。”李医生说。
和传统冬病夏治的敷贴方法不同,督脉灸的用药量更大,刺激性更强,艾绒灼烧,火力更盛,对人体的通透作用也更强,对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肠炎以及空调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督脉灸。”李医生介绍,和冬病夏治的其他项目一样,督灸比较适合阳虚体质的人。
初伏一直忙到末伏
人多的时候床位根本不够用
专门用做艾灸的一个针灸门诊,两个隔间里大大小小摆上了6张床位,但李医生说没到夏天床位都不够用。
李医生有一个小小的笔记本,上头密密麻麻地记载了每天的预约就诊信息。他一周三个半天门诊,近期预约病人数量都比较多,像这个星期五早就已经有10个人来他这里预约挂号了。
“没有预约,直接来挂号的人也有。”李医生说。
沈大姐今年40多岁,是这个针灸科室里的老主顾了。她笑着说自己坚持督脉灸已经四年了,去年“偷懒”停了一年,今年赶紧过来补上。
李医生说这位大姐是典型的阳虚体质,没做督脉灸之前经常感冒流鼻涕,手脚容易冰凉,而来这里灸疗之后,身体好了很多,症状也减轻了不少,今年已经是她第三次来做了。
此外,李医生的诊室里还有一名50岁左右的女性患者。这名患者在生完孩子之后出现了关节疼痛,一到冬天就特别严重,疾病缠身已经20多年了,去年伏天的时候来针灸科灸疗了4次,疼痛症状减轻缓解了不少。这不,今年又来灸疗了三次。
当然,在做完督脉灸之后也有不少注意事项。李医生提醒,刚做完灸疗的患者一定要忌洗冷水澡,同时要注意清淡饮食,尽量不要吃大鱼大肉,特别是在发泡之后,如果“大开吃戒”可能会影响愈后。
督脉灸阵仗很大,用药很多,但实际看过之后会发现操作似乎也很简单。很多人会想能不能自己在家里也操作一下呢?
其实,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灸疗过程中艾绒燃烧,难免烟缭雾绕,在专业诊疗诊室有很好的排烟系统。
另外,艾绒的揉搓难度也很大,如果没有专业训练过,艾绒经常会松散掉。他光是练揉艾绒这门手艺,就练了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