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是怎么回事?
杭州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主任医师许二萍介绍,病毒性肝炎是一组被称为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的传染病。全球每年近140万人死于这一疾病,堪比艾滋病毒和结核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多数属于乙型和丙型肝炎。据估计,只有5%的慢性肝炎患者知道自己受到感染,不到1%获得治疗。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时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我国约有9000万人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有1000万人感染慢性丙型肝炎。将近三分之一的成年慢性乙肝或丙肝感染者会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肝炎是怎样传播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人在接触带有这两种肝炎病毒的食物或水时便有可能患病,但一般来说几周内便能自愈,请记得饭前便后要洗手。
乙肝和丙肝主要通过母婴、血液(输血及血制品、静脉吸毒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性接触传播,而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不会造成感染。
我们如何面对肝炎?
目前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甲肝、乙肝和戊肝,间接预防丁肝。
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如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不共用注射器、避免不洁医疗行为等),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预防肝炎关键靠疫苗。
慢性乙肝由乙肝病毒引起,目前尚无法彻底治愈,因此预防是关键。因为接种乙肝疫苗,我国1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从1992年的10%以上降至如今的1%以下,成为中国趋近乙肝零感染的第一代。杭州市1987年开始逐步使用乙肝疫苗,1989年将该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比全国整整提前了3年。自2002年起正式纳入计划免疫,对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2010年开始杭州市全部用10微克的乙肝疫苗对新生儿进行免费接种,近几年,杭州市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超过99%。
我国每20个育龄妇女中就有一人携带乙肝病毒,这意味着每年有70万婴儿面临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其中约5万婴儿成为慢性乙肝感染者。因此,出生当天及时接种首剂乙肝疫苗非常重要,可以防止分娩过程中的病毒传播并保护儿童终身。
此外,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应接种乙肝疫苗。
链接:专家疫苗接种问答
对于市民特别关注的肝炎疫苗接种问题,许二萍所长进行了解答。
问: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如何接种疫苗?
答: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问:如果打了乙肝疫苗还是没有抗体,是否免疫力就差,是否要补打?
答: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较长时间。但仍有少部分儿童接种疫苗后,没有产生抗体,可再次全程补种疫苗。
问:错过乙肝疫苗接种程序的规定时间,怎么办?
答:乙肝疫苗按照0、1、6月三剂次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第1针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越早接种越好。如未能按程序接种,后续接种只需补种未完成剂次,第二剂次与第一剂次之间间隔≥28天,第三剂次与第二剂之间间隔≥60天。
问:甲肝、戊肝疫苗的接种
答: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甲肝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对18月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灭活疫苗间隔6个月接种2剂。
戊肝疫苗由中国科学家研制成功并已于2012年批准上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接种对象为16岁以上易感人群,推荐用于戊肝病毒感染的重点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学生或部队官兵、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等。全程免疫需按0、1、6月接种3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