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还剩下1/3了,虽说7月份的38℃乃至40℃已经一去不返,但 “下水”依旧是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消暑方式之一,家长朋友们还需站好最后一班岗啊!
近日,杭州市儿童医院就收治了一名3岁不到的溺水小男生,因为和同龄小伙伴一块儿在小区附近的池塘边嬉水,一不小心掉落进了池塘里……
“其他小朋友看到他掉下去了,就马上去找大人们,孩子爸爸紧急拨打了120,孩子被送到了医院。”接诊的杭州市儿童医院内一综合病区副主任周杰林转述了当时的情况,经过及时抢救,孩子自主呼吸得以恢复,但因为吸入过多的污水和较长时间缺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肺损伤、肺部感染和脑损伤等。
抢救40分钟后,孩子生命体征慢慢恢复,恢复清醒的意识已是第二天。周杰林说,目前小男生已经脱离危险,不过之后还要进行并发症的对症治疗、异常指标排除以及密切观察。
疾控中心表示“心好累”:
说了N遍“不要让孩子去池塘嬉水”
今年7月底,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一次发布了暑期溺水相关的提醒:
青少年要学会自我防护,比如不要去池塘、水库等水体情况复杂的地方游泳、嬉水……此外,家长也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卫生间、浴室中,或者池塘、水库等自然水体周边逗留,尽量保持和孩子触手可及的距离,并且不能分心。
特别是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不可以交给未成年人看管!
“天气这么热,成人都受不了,让孩子凉快凉快也要紧的,我们小时候都是这样‘野’大的。”不少家长依然不够重视。根据浙江省死因监测系统数据显示:
2015年浙江省共报告溺水死亡2157例,其中15岁以下儿童为222例,占溺水死亡人数的10.29%,而溺水也已成为浙江省1~14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
安全无小事,看到这里各位家长还能淡定不?
万一发生溺水意外,120没到之前家长能做些啥?
为了避免溺水,家长务必要强化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预防先行。但与此同时,一旦发生意外,掌握必要、正确的急救技能往往可以提高生存几率并减少并发症。
周杰林副主任医师给家长们拟了一份靠谱的现场处理办法:
首先,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当然是把孩子救出水面!
救上水面后,要将溺水的儿童仰卧,并迅速检查反应和呼吸。如果神志不清但可以自主呼吸,将孩子置于侧卧位;如果没有自主呼吸,接下来要做好3件事——呼救、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按压。
1.呼救:拨打120寻求帮助;
2.人工呼吸:清理掉口中可能存在的异物,开放气道后进行人工呼吸。
把嘴覆盖溺水者嘴(如果是1岁以下的小婴儿溺水,应覆盖嘴和鼻),拇指和食指紧捏鼻子,保持溺水者的头部后倾,随后将气吹入(不要用力过猛),此时可以看到胸廓抬起。
停止吹气后,放开鼻孔,让溺水者自然呼吸,排除肺部的气体。
3.胸外心脏按压:如果人工呼吸后,发现还是没有脉搏(如果有脉搏,旁开两指摸下脖子,可以发现有跳动的颈动脉),就应该立刻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进行心脏按压。
双手拇指按压法(适用于小婴儿)
双手按压法(适用于较大儿童)
按压频率:每分钟按压100~120次,每30次胸部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
在此周杰林提醒,如果孩子发生溺水,没必要做控水。因为有些溺水者会发生喉痉挛,或因为屏气,根本没有把水吸入肺中;即便是吸入了一些水也很快被吸收掉,因此没有必要采取各种办法试图将吸入气道的水清除,以免耽搁了抢救时间。
要注意的是,经过现场急救后,如果溺水者意识清醒,并且心肺功能看上去很正常,也必须送往医院进行评估、监护和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