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宣传发布会在绍兴举行。会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防治咨讯部主任陈伟伟教授等多位国内权威专家,针对报告中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情况、危险因素等内容进行了发布。
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60%,在城市为42.51%。全国每5个死亡人中,就有2个是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较快,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浙江人IHD年龄标化死亡率全国最低
但高血压知晓率仅65.1%
对浙江人来说,有个“最”值得关注——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看,浙江的缺血性心血管病(简称IHD)年龄标化死亡率男女均为最低,黑龙江最高。
什么是年龄标化死亡率?
因为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差悬殊,婴幼儿死亡率及老年人死亡率远高于青壮年死亡率。为消除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年龄标化死亡率是指按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的死亡率。
“南方人吃蔬菜水果比北方人多,口味相对比较清淡,盐的摄入量较少,这些都是防控心血管病的有利因素。”陈伟伟教授说。
再透露一个全国心血管防治的好现象——2004年~2014年,全国急性心肌梗死、颅内出血、脑梗死三种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一直处于增长态势。“过去很大一部分老百姓习惯于‘有病扛着’坚决不住院,近些年总住院费用增加,很大的原因是国家对于医改和医保的重视,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了。”陈伟伟说。
一方面,是从“有病扛着”到“有病得看”的观念转变,以及医疗机构救治能力的提升,但另一方面对于心血管疾病这类慢性疾病,防控工作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大众健康教育和社区人群防治”。
浙江在线记者从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俞蔚处了解到,目前浙江省高血压知晓率仅65.1%,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4.6%和29.3%,虽然分别高于全国的46.5%、541.1%和13.8%,但还远远不够。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除了高盐饮食等不合理膳食,还包括体力活动不足、超重与肥胖等因素。
大气污染首次被纳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近年来,以PM2.5为代表的“超细粉尘”污染——雾霾天气引起了广泛关注,它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众所周知,但和心血管疾病到底有没有关系?
这里要明确的是,《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首次将大气污染纳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颗粒物大气污染是心血管病的一种危险因素,其中PM2,5是最主要的致病成分。以在北京监测的数据为例,在PM2.5浓度均值为96.2ug/m³的条件下,浓度每增加10ug/m³,缺血性心血管病死亡增加约0.25%。
此外,65岁以上老年人群对PM2.5更为敏感,因此该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病与死亡受PM2.5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