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至23日,2016年脑损伤早期治疗与康复研讨会暨意识障碍钱江论坛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康复医学界专家就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康复的最新进展及各种早期治疗手段进行研讨。
14岁少女遭车祸险成植物人
“沉睡”两个月被康复治疗“唤醒”
14岁的钟小凡(化名)坐在康复室里,随着医生的口令快速做着抬手运动,把手臂举过头顶,再放下,重复两个八拍,再换一个动作。简简单单的动作,对钟小凡来说并不轻松,她脸色发白,额头上沁出一层薄汗,但可以看出,她很努力。每完成一组动作,她就扭头冲妈妈甜甜一笑。
“这些训练是帮她恢复肢体肌力的。”钟妈妈告诉记者。尽管钟小凡走路还需要搀扶,吞咽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也不能连贯清楚地说整句话,但在钟妈妈看来,这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要知道,3个月前,钟小凡还昏迷不醒,甚至被下了“植物人”的判决书。
意外发生在今年4月。钟小凡在上学路上遭遇车祸,随即被送往当地医院抢救。命是保住了,但她丝毫没有醒来的迹象,一“睡”就是一个多月。医生说,照这个情况发展,她很可能变成植物人。来到武警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康复中心前,钟妈妈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但她仍想搏一把。
钟子凡转到武警医院康复中心后,李景琦专家团队对她进行了几次意识障碍的脑功能评估,发现她的意识在逐步恢复,苏醒的可能很大,没想到的是,奇迹真的出现了,在综合康复治疗配合个体化的促醒治疗,钟小凡醒了。一声含糊不清的“妈妈”,让等待了近两个月的母亲泪如雨下。
个体化促醒治疗、高压氧、肢体训练、言语训练、吞咽训练......钟小凡的康复训练安排得满满当当。“她进步很快,预计年底就能出院。”武警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康复中心住院医师严斐说,“出院后,家长可以继续在家帮她训练,恢复得好的话,过了春节就能回学校上课了。”
钟小凡在接受言语训练
昏迷超3个月苏醒概率降低
康复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康复治疗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早期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与致残率。”武警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李景琦表示,“早期康复改变命运 ,晚期康复改善残疾。如果错过早期康复的时机,患者即使苏醒,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在李景琦看来,临床与康复应该“无缝对接”。
在武警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康复中心,因脑损伤入院的患者占了很大比重。李景琦主任说,以往多以车祸造成的脑外伤为主,近年来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脑梗死的病人越来越多。
高压氧舱内部图
“严重的颅脑损伤常常会引起昏迷,当昏迷持续1个月以上,常常会带来大量的后遗症,而当昏迷持续超过3个月以上,那么病人苏醒的概率就降得很低。”李景琦表示,由于神经元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所以目前对于这一类疾病的治疗仍是一个世界难题。
而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意识障碍其实可以理解为是一大类疾病的综合症,可以有许多病因,比如颅脑外伤、脑出血、心跳骤停后的缺氧性脑病等等,而且颅脑内不同部位的损伤也都可以引起意识障碍,并且意识障碍的形态也各不相同。
李景琦介绍,目前临床上主要是在全身整体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营养神经类药物、嗜好刺激、康复训练、高压氧、中医中药等常规治疗手段以及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高颈段深部电刺激等前沿手段。
在早期颅内有大量的神经元细胞因损伤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因此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而言,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因和意识障碍形态采取不同的精准治疗策略,而且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干预协作,这样才能够尽可能的使病人得到理想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