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开放医疗与健康联盟第二届会员大会在杭州举行,开放医疗与健康联盟(OMAHA)理事长郑杰提出,医院应该把医疗数据还给患者,迈出打破信息孤岛的第一步。中国卫生集团总院长王景明、原粤北人民医院院长徐新、树兰医疗副总裁姜唯等大咖参加了圆桌论坛,就如何开放病历,开放的内容与格式等进行了讨论。
向个人开放病历,或能破冰医患关系
“医患纠纷的产生,很多时候源于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等。”2009年,时任解放军251医院院长的王景明尝试将病历资料“还给”患者。“既然病历是病人的,就应该开放。”王景明说,当时,这个理念从一个科室推向全院,医患间的友好度大大提升了。
和王景明一样,原粤北人民医院院长徐新也赞同病历开放。徐新介绍,去年8月中旬,粤北人民医院陆续推进了这项工作,在院病人签订病历开放知情同意书后便可即时查看住院运行病历,了解包括医嘱、检查结果、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医疗费用情况等病历的所有内容。经过患者本人授权,患者的亲友也能通过手机APP客户端查看该病人的病历。在开放病历的同时,也保护了病人的病历隐私。
“一开始,医生会有些担心,因为病人可以看到医生写的每一个字,包括影像图片,怕自己写错字或者描述错误会让病人翻脸,后来我们调查发现,病人包括病人的家属100%满意,没有哪一个因为你写错字或者描写错误而翻脸,而且病人家属非常感谢开展这样的工作。”因此,在徐新看来,向患者开放病历,能降低医患的不信任感,从而改善医患关系。此外,开放病历对医生从更高标准上提出了规范诊疗、提高病历质量的要求。
追踪健康数据,提供核心信息
生病是一件“跳频”事件,多数时候人们或许扮演着健康人的角色,但也一定逃脱不了病人的标签。而不同场景、不同角色的人群对于获取个人病历信息的需求和价值也是不同的。“开放病例,能够加强个人对自身的日常健康管理,提高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参与度。”开放医疗与健康联盟理事长郑杰说。
对于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而言,定期进行体检至关重要。然而,不少人在无异常情况或并不严重时,并不会规范地保存自己的体检报告,而许多疾病恰恰是有提前征兆的,特别是慢性疾病。“这时候,如果有一份储存无负担的电子体检报告,基于可交换的格式进行信息整合,可以帮助未患病或患病明确的人群对异常指标进行持续的追踪和自我检测。”
同时,一份连续的个人电子病历信息是慢病患者进行自我疾病管理、制定控制方案的基础。慢性病患者通常已确诊,病理特征相对比较集中,诊疗过程医嘱和处方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日常监管和对身体体征指标的持续监测、管理和分析异常重要。”郑杰表示,若能将关键指标数据整合起来,对接日常自我产生的数据,则可通过持续追踪做到持续的疾病管理。“这对慢病患者意义重大。”
对急症患者来说,抓住“黄金时段”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急诊和急救都要做到一个字“快”。患者如果拥有一份包含关键信息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就能在第一时间向医生提供患者核心信息,把握抢救时间。转诊患者则能在转诊或进行上下级医疗机构远程医疗的过程中,向医护人员展现全面的个人医疗记录,从而帮助医护人员更快更精确地进行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
在郑杰看来,病历信息向个人开放除了能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实现对疾病的提前干预和有效治疗,还给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带来巨大价值:“一方面,它能提高医疗服务的整理质量。患者与医务工作者之间将形成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改善医患沟通的同时,降低医疗错误。另一方面,通过病例开放的监督作用,医疗消费将更趋于合理,有助于节约长期慢病管理的成本和医疗费用。”
在本次大会上,开放医疗与健康联盟理事长郑杰还启动了面向医疗机构的“开放病历计划”,帮助更多愿意开放的医疗机构实现开放。